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GIMMS NDVI、SPOT NDVI、MODIS NDVI三种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在对比、分析之后,选择MODIS NDVI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2000~201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植被的年内、年际及周期性变化特征及区域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并利用相关、偏相关分析及滞后相关分析法与同时间跨度内气温、降水气象因子进行年相关分析及月滞后响应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全省高植被生产力区域面积为100301.51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3.28%。在各个地市中,高植被生产力面积所占百分比较大的有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分别为91.46%、91.00%、89.52%、86.80%;高植被生产力面积所占百分比较小的有厦门、泉州、莆田,分别是44.60%、63.04%、64.79%。(2) NDVI最高值出现在8月至9月,达0.855左右,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但也高达0.65左右;4月份至9月份NDVI呈上升趋势,为植被的生长季,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植被的非生长季,NDVI值呈逐渐下降趋势。NDVI在12个月时间尺度上有6个月显著的震荡变化,呈现出一个高值中心与一个低值中心的交替出现。(3)福建省2000~2010年年均NDVI最小值是2005年的0.747,最大值是2010年的0.799,线性变化趋势为0.0032/a,年均NDVI与年份的相关系数为0.614(P<0.05),表明福建省年均NDVI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4)福建省年均NDVI变化基本不变的占比例最高,为82.18%,其次为轻度增加的,占15.04%。重度减少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厦门6.47%,较小的宁德、南平,仅为0.09%、0.18%;轻度减少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厦门,为7.85%、最小的是宁德,为0.37%;轻度增加比例较大的是漳州、莆田,分别为45.92%、29.27%;重度增加比例最大的是漳州3.59%,最小的有三明、宁德、南平,都为0.02%。(5)研究区年均NDVI与气温、降水的年相关性较弱;年、生长季NDVI与气温、降水均为不显著的负相关,非生长季NDVI与气温、降水均为不显著的正相关。(6)在非生长季,月NDVI均值对气温的响应关系密切,滞后累积期组合为当月、前1月时,相关系数最大,为0.840(p<0.05);对降水的响应,滞后累积期组合为当月、前1、2、3月,相关关系最大,为0.765(p<0.05)。在生长季,月NDVI均值对气温的响应均为正相关,当滞后累积期组合为当月、前1、2月,前1、2月时,相关系数较大,分别是:0.796(p<0.05)、0.787(p<0.05);月NDVI均值与各月份组合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5,对降水的响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