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弗里尔《翻译》中的语言暴力及抵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莱恩·弗里尔是当代爱尔兰著名戏剧家、作家和导演。他被誉为当代在世最伟大的英语戏剧家之一,有“爱尔兰的契科夫”和“爱尔兰代言人”之称。本论文将探讨他写作生涯高峰中的代表作《翻译》,该剧展现了爱尔兰语及其身份遭到英殖民者语言侵犯并面临消失的主题。通过文本细读,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方法探究剧中的语言暴力及对其抵制方式。本论文包括三章。第一章从公立学校、土地勘测及翻译三个方面来探索殖民者语言暴力的实施。语言暴力的实施旨在压迫殖民地的语言,同时将英语置为支配语。剧中,公立学校的建立是目的在于切断爱尔兰语的继承;土地勘测过程中的英译爱尔兰地名是对爱尔兰语的消除;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归化式翻译更是将爱尔兰语和英语置于权力关系网中。第二章将探讨语言暴力所带来的危机。语言暴力的实施是对殖民地语言的压迫和清除。语言作为身份的象征意味着,语言的灭亡将会导致身份的丢失。剧中,爱尔兰名标志着爱尔兰身份,分析剧中英译爱尔兰地命过程及剧中部分角色的名字可以看出爱尔兰语及爱尔兰身份的丢失。正是这样的危机给爱尔兰留下了巨大的创伤。第三章将探讨对语言暴力进行的各种抵制方式。有压迫就有反抗,弗里尔在剧中提供了三种抵制语言暴力的方式:武力反抗、逃避及对殖民者语言的挪用。总之,殖民者实施语言暴力旨在巩固其殖民统治,并服务于对殖民地的军事、政治、经济统治。在后殖民理论中,语言在一方面可以作为殖民者的统治工具,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殖民地反抗的武器。挪用殖民者的语言可以挑战并颠覆了殖民者的权威。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殖民地还可以重建自己特殊的经历和文化身份等。
其他文献
短篇集《都柏林人》中的15个精辟深刻的故事构成一组连贯的都柏林快照,捕捉到二十世纪之交其城市、人民及社会弊病等多维场景。在詹姆斯·乔伊斯众多深奥的作品中,它被默认为
国情咨文是美国总统每年向国会发表的政治演说,在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布决定以及鼓动群众方面都会体现出丰富的人际意义。在演说中,总统有意识运用评价资源来建立、维持并加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强烈关注。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教育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英语学习的普及,英语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动机对第二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