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图像体绘制技术中传递函数设计问题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rri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绘制是探索和分析三维图像的主要可视化技术。在该技术中,首先设计合适的传递函数对三维图像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类,并相应地对不同类型体素赋予不同的颜色、阻光度等光学特性;其次,基于光线投射或其它二维投影技术把三维图像的内容投影到计算机屏幕进行二维的直观显示。人们通过观察投影图像来理解三维图像的内容。传递函数设计是体绘制的关键环节,决定着三维图像的内容是否能得到正确的分类与可视化。因此,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传递函数设计一直是体可视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三维图像的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且多样化,这使得传递函数设计问题变得非常复杂。特别,Pat Hanrahan在1992年的体可视化研讨会上把传递函数设计列为体可视化领域十大困难问题之一。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传递函数被设计,但是它们存在分类能力弱或交互操作过于复杂等缺陷。本文针对传递函数设计中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如何改进低维传递函数的分类能力?如何对复杂的腹部平扫CT图像中的不同器官进行分类?如何修正由传递函数设计不合适所导致的体绘制结果的缺陷?本文也将改进的传递函数设计应用于临床医学影像的可视化,很好地改进了肺癌切除手术和心血管疾病的影像诊疗的效果。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本文首先提出一种低维传递函数空间中属性相似结构的分离方法,解决低维传递函数分类能力差和高维传递函数设计过于复杂等问题。具有相似属性的不同结构在低维传递函数空间具有重叠的分布区域,体绘制时这些结构和非感兴趣曲面片以及碎片结构会同时体绘制出来,即低维传递函数面对这个问题具有有限的分类能力。根据属性相似结构之间的空域拓扑关系,本文把边缘重叠类型分为三类:?1—属性相似的不同结构在空间上远离;?2—属性相似的不同结构在空间上紧密相邻;?3—属性相似的不同结构在空间上紧密接触。针对每种类型分别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就把复杂的分类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几个分类问题。针对?1类型的结构边缘主要通过空域连通性计算直接分离;针对?2类型的结构边缘主要通过边缘体素的集合运算进行分离;针对?3类型的结构边缘本文提出低维传递函数组合的分离方法。针对以上分离技术,本文把连通性、空域拓扑关系和集合运算加入传递函数设计中构造一个分层分类框架。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低维传递函数的分类能力,同时避开了高维传递函数设计的复杂性。2.其次提出基于先验知识引导的传递函数设计,提升复杂体数据中传递函数的分类能力。由于腹部平扫CT图像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器官位置和形状具有个体差异性以及器官之间灰度梯度属性差异小,基于传递函数空间划分的方法很难正确分类腹部平扫CT图像中的感兴趣器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本文首先利用多图谱所包含的先验知识引导生成特定器官的两种概率图。第一种是特定器官在CT图像中的空间分布概率图:通过多图谱与目标CT图像配准生成特定器官的多个分割结构,然后融合每个分割结果估计此器官在CT图像中的空间分布。第二种是特定器官在CT图像中的属性分布概率图:利用多图谱标记图像统计特定器官的灰度-梯度属性分布,然后根据这个分布估计此器官在CT图像中的分布位置。其次,融合特定器官的空间分布概率和属性分布概率图生成此器官在CT图像中的显著图。同理依据上述步骤可以计算每个器官的显著图。为进一步提升特定器官的体绘制质量,再次把模糊连通性引入到框架中,对特定器官的显著图进行模糊连通性计算生成每个器官的模糊亲和图。最后,通过加权融合每个器官对应的亲和图对CT图像中的每个体素赋予不同的颜色和阻光度。实验结果证明基于多图谱引导的传递函数设计方法能够正确分类和显示腹部器官。3.再次提出一种基于平均曲率流运动的体绘制边缘修复方法,解决由传递函数设计不合适引起的体绘制边缘缺陷等问题。体绘制中传递函数设计不合适则会引起部分结构体素丢失,体绘制时会形成具有洞的粗糙边缘。实际上,丢失的边缘体素可以通过已知的边缘体素进行修复,这里已知边缘体素是指体绘制时被赋予高阻光度值的体素集。这样体绘制时的边缘缺陷修复问题就转换为已知边缘在3D图像中的约束扩散问题。本文通过改进的Allen-Cahn方程修复边缘缺陷,即根据已知边缘的平均曲率流运动速度决定是否对当前体素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如果平均曲率比较高边界移动速度就会比较快;相反,如果平均曲率比较低边界移动速度就会比较慢。根据这个思想,移动较慢的界面将被拉回到原界面,移动较快的界面(粗糙和有洞的地方)就会被周围相近的体素进行填补。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解决边缘缺陷修复问题并提高体绘制图像的质量。4.最后本文提出的传递函数设计及体绘制方法应用到医学临床影像中。在肺癌切除手术中,为临床医生提供直观的肺、肺结节和肺间裂之间的空域位置关系,解决肺段切除术中肺结节定位不准而引起的误切问题。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为临床医生提供单独可视化的动脉和心脏,解决支架介入手术中血管支架与血管结构不吻合引起的脱落问题。针对临床可视化中的这些问题,本章开发一套计算机辅助诊疗平台。目前,本平台已经分别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进行了临床测试和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葡萄糖来源的糖化终末产物(glucose-derived AGEs)与众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glucose-derived AGEs对胃肠道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1)收集未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液,离心取上清,蛋白电泳检测血清中glucose-derived AGEs的含量。(2)收集未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胃癌患者的肿
目的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高,预后差,五年生存率小于5%。eIF3d作为e IF3亚基中的一员能选择性的调节特定蛋白翻译,而这些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调控,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通过研究eIF3d在胆囊癌中的功能及其机制,为寻找新的胆囊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胆囊组织中的eIF3d表达情况,进一步统计分析eIF3d表达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
人类微小RNA(microRNA,简称miRNA)通过和Ago2蛋白结合形成RISC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介导mRNA降解和抑制mRNA翻译,发挥沉默靶基因的作用。miRNA通过对人体内基因的表达调控,参与了人类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miRNA生成过程中,Drosha复合物和Dicer复合物是两个最重要的多蛋白复合物,分别在
目的:本研究探讨传统中药川楝子的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TSN)体外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体内对脾虚证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及肝转移的作用;并从miR-200a/β-catenin轴的角度揭示其抗胃癌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研究抗胃癌传统中药成分提供依据。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SN体外对人多种胃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法、
目的:观察并探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介导的脂氧化损伤对非渗出性和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致病效应,并阐明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l A)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慢性炎症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
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物理特性,例如低弹性模量,耐腐蚀性和较高的疲劳强度,被广泛用于可植入的医用生物材料领域。然而,植入物引发的宿主炎症反应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这种炎症反应可导致肉芽组织增生,异物反应以及形成纤维包裹。这不利于周围组织的再生,也不利于植入物与周围组织的整合,甚至可能导致植入物失去功能。巨噬细胞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M1和M2型)来调节
光接入网作为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是通信网络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云存储/云计算、视频直播、视频会议、高清电视、网络游戏、大文件共享等网络服务的兴起,宽带接入用户的数量以及带宽需求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驱使运营商铺设更多地网络设施以满足相应的需求。随着光接入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通信系统中各个主体,运营商、用户和服务提供商,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及问题。接入网的大量部署
推荐作为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在线情感咨询、垃圾邮件过滤、网页排名等众多领域。此外,随着推荐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我们向一个群体,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推荐其感兴趣的物品或信息。因此,群体推荐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目前推荐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的主要目标在于深入研究已有的推荐算法,找出其缺点与不足,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地物分类是SAR图像理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世界中,地物和目标类别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和模式,主要表现为同一类别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效应,而不同类别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依赖或排斥效应,本文将这些信息称为关于类别的先验信息。由于数字图像本身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具有局限性,利用地理信息、专业情报与人类经验等辅助信息来提升数字图像
目的选择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含磷生物分子二磷酸果糖与磷酸肌酸作为磷源,通过微波水热法合成纳米磷酸钙微球,通过活性元素掺杂或搭载活性药物赋予磷酸钙微球特定功能。进一步,将功能性纳米磷酸钙微球与胶原复合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其成骨成血管活性与骨缺损修复性能,综合评估其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1.以Na2HPO4·12H2O或二磷酸果糖(FBP)为磷源,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棒(H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