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苏区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在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虽然在中央苏区党的建设过程中,“党内政治文化”一词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在中央苏区,党却始终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展开具体实践,确立了其基本内涵,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建设模式。如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党中央曾多次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所以,追根溯源,系统的研究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研究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相关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本文试图结合历史,归纳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形成其特有的话语体系进而归纳出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启示。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思想文化统治、封建思想文化阻碍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革命形势的发展使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新问题,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内容及实践。基于对这一时期历史背景的深刻分析,主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育党员干部共同价值观;加强纪律教育,四个方面来推动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发展。第三部分,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不同的历史阶段,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决定其建设的内容,彰显着不同时期建设的鲜明特征。其主要概括为:政治性、价值性、真理性、时代性、革命性、继承性。第四部分,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启示。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实践过程中确立了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内涵,并且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孕育了苏区精神。中央苏区党内政治文化留下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其他文献
庄子的思想中充满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庄子在继承了老子和其他诸子身心思想的同时,重新阐释了身心的意涵。庄子的身心思想是建立在身心一体于道的基础上的,与之相反的是身心的相互对待。庄子试图通过“虚”、“中”、“游”、“忘”、“斋”等关于身心的动态减法功夫,帮助人们消解现实生活中身心的疲惫,实现整全性生命的维护。首先,庄子的身心思想建立在老子等人身心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不同于前人的特有的身心一体思想,庄
学位
“读图时代”表情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设计符号得以快速传播发展,已成为重要社交语言,帮助人们形象化地进行交流与理解。表情符号是年青一代社交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智能化和消费水平的上升,老年人积极融入网络社交,银发一族“触网”浪潮下,表情符号更是成为代际间交流的重要纽带。表情符号虽然拉近了代际间的距离,但在互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审美差异、认知错位、思想观念不同
学位
城市居住社区空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社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现如今的多数城市社区往往只侧重了对物质层面上的提供,而很少关心人们在精神层面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如今,人们愈发重视自己的意识活动,对社区环境的方方面面也有着更高的期待,但目前的社区现状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无论从物质基础方面还是心理依赖方面来看,有情感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社区空间建设都应迫切提上日程。本文着重探讨精
学位
所谓政治哲学之本身皆围绕“人”所展开,其基本方式在于对“何为好的政治”之追问与反思。与儒墨法积极有为的态度不同的是,《庄子》以“任性无为”之方式表达出对于政治之特有认识与批判,其背后正蕴含着对于“应有之政”的构想与期望。本文试从“复性”的视角来考察和阐述《庄子》政治哲学,即对“人在政治生活的归属”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对《庄子》政治哲学研究有所助益。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复性”之出处进行分
学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和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本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其自主创新的能力息息相关。为了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在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也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
学位
古希腊人是否拥有“意志”的概念是西方哲学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一方认为,古希腊人由于没有发现或认识“意志”或“自由意志”,最终导致道德责任无法落实主体。另一方指出,亚里士多德把“自愿”作为评判人类行动是否是应受称赞和谴责的重要标准,并依此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责任理论。与此同时,威廉斯在双方的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批评了“意志”概念存在的合法性,并强调一个没有“意志”概念的古希腊可能较一个有“意志”概念的现代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在承续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及公平公正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我国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国际形势,形成了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文章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理论蕴涵进行释读,解析出习近平的教育观在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理论承续、我国的社会公平与正义发展,我国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的价值意蕴。
期刊
时间是人的生命的自然尺度,也是人的发展空间,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因此,怎样理解时间就会怎样地理解人的生命本质,怎样使用时间就是怎样地说明了人的生存方式。在不断地追求效率,一切都在加速运转的当下社会,怎样思索时间的本质以及调节人和时间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而正确认识并把握马克思所提出的自由时间理论,在使我们理解马克思时间观变革的哲学史意义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准确的认识到时间
学位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内容。世界历史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从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从分工、交往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去考察人类历史。世界历史是个现代性问题。但究竟该如何在现代性视野下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深化,又遇到了哪些现代性难题?这些新的社会难题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应对?这些都成为本文
学位
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在继承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追求人的解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密切相关。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加剧了人的不自由状态,新的背景下必须提出新的解放要求,探索新的解放道路,新的革命必须从文化和思想层面出发,构建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的非压抑性文明社会。马尔库塞对自由的全新构想、对乌托邦的重新定义为我们探索人的解放提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