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控制是一个包含多维或多层次具体能力的复杂心理结构,是人格建构中的核心概念,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以及生活中的许多领域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对人生发展来说十分关键,大学生不仅要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而且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控制,只有对自己进行更好的自我控制才能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本研究在综述了以往有关的自我控制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结构、发展特点及脑机制特征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一:编制大学生自我控制自评问卷,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本研究在梳理和修正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性问卷调查,编制大学生自我控制自评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系统科学地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测评结构,考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应用自编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自评问卷”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各维度及总分的年级和性别差异特点。结果发现:①自编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评定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的有效工具。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我国大学生自我控制包括五个因素:计划性、坚持性、自觉性、自我延迟满足和冲动抑制性;五个因素模型具有合理、有效性。③大学生自我控制发展水平趋于平稳,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得分基本上呈现一种随年级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各年级之间都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从自我控制各个维度和总体发展情况上来看,大学女生的自我控制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研究二:大学生自我控制相关的脑电特征研究。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所以本研究从认知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自我控制相关的脑机制,应用不同范式,通过ERP实验,分别从行为抑制和认知抑制两方面考察大学生的抑制控制特点,并将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控制相关脑机制特征。结果发现:①在Go/Nogo实验中,Nogo刺激相对于Go刺激会诱发出明显的Nogo-N2和Nogo-P3,Nogo效应显著;在Stroop实验中,颜色和词不一致的刺激相对于色词一致的刺激诱发更大N450,Stroop干扰效应显著。②Go/Nogo实验任务和Stroop实验任务既相互联系又区别显著,分别体现了抑制控制的行为抑制和认知抑制方面,Stroop任务比Go/Nogo任务更复杂。研究三:不同自我控制水平大学生脑电特征研究。研究将“大学生自我控制评定问卷”与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结合,通过问卷数据与脑电数据结合,探讨可以预测自我控制水平的脑电指标,以及不同自我控制水平大学生的自我控制相关脑电成分(N2,P3等)特征。结果发现:①在Go/Nogo实验任务中N2成分平均波幅越小,大学生自我控制总分、冲动抑制性、坚持性和自觉性越高;P3成分平均波幅越小,大学生自我控制总分、冲动抑制性、坚持性和自觉性越高。这两种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水平。②在Stroop实验任务中P3成分平均波幅越小,大学生自我控制总分、冲动抑制性和坚持性越高;N450成分平均波幅越小,大学生自我控制总分、冲动抑制性和坚持性越高。这两种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控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