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个F2群体进行水稻偏分离位点的初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两个亚种间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和良好的育种潜力。但是两个亚种间存在的合子后生殖隔离导致亚种间出现杂交不亲和、后代育性低下等情况,阻止了亚种间基因的交流,对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偏分离是一种分离群体中等位基因型比例不符合孟德尔分离比的现象,通常伴随着合子后生殖隔离而出现,并被普遍认为是物种演化的重要动力。研究偏分离问题并揭示其分子机制,有助于理解生殖隔离的形成,对研究水稻籼粳亚种的起源、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珍汕97B(ZS,籼稻)、明恢63(MH,籼稻)以及日本晴(Nip,粳稻)两两杂交产生的三个F2群体,根据李广伟博士研究的结果,对5个水稻偏分离位点进行初步定位和遗传效应验证,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5个偏分离位点的双向导入系材料,并在回交世代中检测了各位点的效应。其中ZS/MH_SD4、Nip/MH_SD10.2、Nip/ZS_SD1三个位点都在多个回交世代中重复检测到偏分离效应。ZS/MH_SD9位点未能检测到偏分离;Nip/ZS_SD10.1位点仅在BC2F2世代中发现偏分离,未得到BC2F3重复验证的结果。2.ZS/MH_SD4位点定位区间位于Chr4_BIN596-BIN609。偏分离在ZS背景下出现,MH背景下没有效应。这种偏分离可以在BC2F2和BC3F2中重复检测到,且MH型等位基因在偏分离中占据优势。分析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判断这种偏分离由配子选择引起。利用RICE6K芯片检测遗传背景,该位点被定位于1.72 Mb内,背景回复率最高为91.8%。3.Nip/MH_SD10.2位点定位区间位于Chr10_BIN45-BIN85,区间大小为4.94Mb。效应在MH背景下出现,Nip背景则没有效应。MH纯合型材料在F2代占据极大优势,并在BC1F2,BC2F2以及BC3F2中重复检测到。分析三种基因型频率判断这种偏分离由合子选择引起。利用RICE6K芯片检测遗传背景,发现导入系材料的背景仍然携带有较多的Nip片段,当前材料中背景回复率最高为85.3%。4.Nip/ZS_SD1位点除了导致偏分离外,还具有花粉育性效应。该位点定位于Chr10_bin305-bin319。两种效应都在ZS背景下出现,该位点的分离群体中,Nip型等位基因占据优势,但Nip型纯合材料的花粉育性偏低。花粉育性和偏分离的实际结果表现出不同的选择趋势。分析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发现不存在合子选择,因此推测可能有其它类型的配子选择在本位点的偏分离效应中发挥作用。利用RICE6K芯片检测遗传背景,当前材料中背景回复率最高为88.2%。
其他文献
高速水声通信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至关重要,但由于水声信道存在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以及复杂背景噪声等干扰因素,高效、稳定的水声通信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水声通信主要采用均衡技术消除码间干扰,如最小均方算法(LMS,Least Mean Square)、递归最小二乘法(RLS,Recursive Least Square)等,但由于训练序列的存在,使得自适应均衡算法的性能并不理想。因
学位
双目视觉立体匹配的目的是从双目图像对中获取对应像素的视差,由此还原像素的深度信息。双目视觉立体匹配因其普适性,灵活性等特点获得广泛关注。双目视觉立体匹配是配备双目的机器人自动作业的关键技术,其匹配准确度的提升一直是学术研究前沿和应用的焦点问题。传统方法进行立体匹配在反射区域以及物体边缘(视差不连续)等不适定区域存在匹配精度低,深度信息输出不正确的问题。传统立体匹配算法不断被改进,但在这些不适定区域
学位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国有72%的土壤属于硒缺乏土壤,全球有5-11亿的人口缺硒。人体硒营养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因此提高食品中的硒含量成为解决人口缺硒问题的关键措施。作物主要从根部吸收氧化态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进一步转化成有机硒,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硒氧化过程成为作物吸收硒的关键。目前,关于微生物硒氧化的报道极少,硒氧化机制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筛选到的硒氧化型根瘤菌T3F
学位
自噬是指真核细胞依赖于溶酶体或液泡将细胞内含物,如损伤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降解的过程。在植物中,细胞自噬的发生是由双层膜自噬体将胞内物质进行包裹,最后运输到液泡进行降解。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在遭受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后都会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植物在低氧环境下活性氧(ROS)水平的升高常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淹水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可诱导小麦根细胞ROS积累和通气组织形成,在此过
学位
针对立体构成的设计思维,通过把握其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动态性等特点,设计出新的训练模式和方法,为专业设计做好铺垫和延伸。
期刊
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及农药化肥的施用等人类活动都可以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升高。重金属可以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进入植物体,然后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人体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导致多种健康危害。增加重金属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以此来净化土壤,或者研究如何减少植物可食用部分的重金属含量,让食品更安全,是植物对重金属吸收、转运及解毒机制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传统正向遗传筛选中,同源基因功能冗余的特点使单基因突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频发的自然灾害成为了全球稻米产量的最大威胁。水稻颖果即稻米是水稻主要的可食用部分,颖果在扬花灌浆期对外界环境尤其是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此阶段发生的极端高温和寒潮会导致严重的减产甚至绝收。目前我们虽然已经知悉一些热胁迫相关基因参与水稻热胁迫过程,但总的来说,我们对水稻高温胁迫响应的具体机制还是知之甚少。NAC
学位
近年来,由化石能源过度使用产生的环境污染现象愈演愈烈,因此新能源成为到人类的关注焦点。风能是新能源的重要代表,因其分布广泛、贮藏丰富等特性,受到各国青睐。目前人类对风能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风力发电方面,随着风电塔建造技术的成熟,风力发电已经成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结构。鼠笼式异步发电机应用在变速恒频风电系统中仅需配置容量较小的变流器即可,成本较低。因此鼠笼式异步发电机在风电场中的应用仍有前景。为了提高鼠
学位
单旋翼无人机因其螺旋桨中置而具有噪声较小、安全节能、结构紧凑等优点,在隐蔽侦察、单兵装备、集群协作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其在机型构型和机电系统方面尚无统一经典参考设计,故每款单旋翼无人机都有其独特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本论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单旋翼无人机构型,并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和运动控制方法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一款具有高安全性的单旋翼无人机,其具有中空圆柱构型、动力系统中
学位
由于卫星通信持续地发展,人们对使用卫星网络实现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当面临天灾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传统的通讯方法极易受到损坏而无法正常工作,而自动便携站则利用其机动灵活、反应迅速、组网简单等优势迅速地进行通讯支援。本文以“1.2米自动便携站”的研制为背景,并重点针对天线的控制系统展开研究。通过改进传统算法实现了对目标轨道卫星的快速搜索,并保证天线高精准度指向轨道卫星,以达到更高效地与卫星通信的效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