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亮点在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运用。其中,公允价值会计政策在金融工具中运用的最为全面和彻底。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公允价值会计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存在金融资产分类问题,使得不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在不同的时点产生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金融资产的分类问题,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准则的运用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以促进相关准则的改进和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 论文从层次上分为引言、文献综述和理论概述、金融资产分类的比较分析、实证检验和政策建议五个部分,首先梳理和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金融资产分类影响因素所应用的理论,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其次,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准则规定、会计应用和现状做了全面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了全面收益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及我国上市企业金融资产持有的现状,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现实基础。 本文进一步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影响我国金融资产分类的经济因素,以在国泰安数据库搜集到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金融资产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单变量检验、相关性检验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检验等方法探讨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治成本假设和债务契约假设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此外,管理层是否持股、企业经营状况、审计质量、金融资产重要程度也会影响我国金融资产的分类。 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改进我国金融资产分类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不足,提出本文进一步后续研究的计划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