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后,“信用评级”、“三大评级机构”作为标题的新闻多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首页上。在2010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调降后,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关于“信用评级”的消息。“信用评级”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行业又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本文以介绍信用评级业的历史与发展作为全文的开篇,介绍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历史与现状。运用案例分析将美国历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起到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历次的信用评级改革都是由“市场驱动”的,从市场中发现问题并在出现危机后立即立法解决问题。文中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以及结构性融资中信用评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两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完全是基于评级结果。如果没有信用评级,这两种产品很难被投资者接受。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08年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遭到全球投资者的质疑。通过分析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一事件,发现现行美国信用评级体系中的问题,如:利益冲突、信用评级机构使用的方法不明确以及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形成的寡头垄断等问题。通过将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与美国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笔者发现我国信用评级业在行业监管上、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评级机构的准入与退出上、以及人才培养与管理上存在着不足。 最后,笔者结合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与国外的经验得出结论,我国应当建立独立自主的评级体系并逐步发挥其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业。争取在未来的国际评级市场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并使经济长期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