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行异议制度的完善

来源 :曹崇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逢“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兑现时期,近几年社会各界的眼光都聚焦于强制执行,法院系统从上至下的强制措施、律师行业的业务重心从审判到执行的倾斜、各大媒体对执行方面的宣传、人民群众对强制执行寄予的希望,这些明显的变化无不表现出执行有种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既视感。虽然我国并未明文解释强制执行的含义,但是笔者基于执行工作经验,认为强制执行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主要是指基层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中的执行人员依据国家赋予的强制执行权,通过采取各种合法的强制措施,与其他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协同合作,强制被执行人履行具有执行力的生效的法律文书中的其应承担的义务的行为,从本质上讲,强制执行就是生效法律文书裁判结果实现的过程,也是国家强制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在基层法院执行局工作过的司法工作人员,对于执行实施方面的确实有着切身的体会,执行措施越来越严格,“老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无处遁形,相较于从前,执行地公信力确实在逐步增强,申请执行人的利益也在得到逐步的保障。但是,一味地增强强制措施,缺乏对双方当事人甚至是相关权利人的平衡考量,难免会疏忽对某些权利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在近几年的司法实务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立案登记制度的滥用,被执行人对执行异议制度的滥用导致执行时间被恶意延长,信息不对称导致案外人的实体权利缺乏保障等等。所以,这就需要完善执行过程中的救济制度,也即执行异议制度。本文旨在对我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的执行异议制度或者类似制度进行整理,从中整理各国执行异议制度的内容并总结其特点,然后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执行异议相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在我国的本土实践中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中发现我国司法实务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探索我国执行异议制度的新方向,构建我国执行异议制度新的框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让其能够与强制执行实施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能够更好地推动解决我国“执行难”问题。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执行异议制度的内涵与发展,主要是对执行异议制度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及制度功能进行大致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执行异议制度的发展沿革,突出执行异议价值目标,引出论文的主题。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外执行异议类似制度的考察,分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板块,包括英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执行异议类似制度的比较法研究,分析其区别和联系,总结他们的制度性特点,提取对我国可借鉴的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是我国执行异议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执行异议的规范性、执行部门分权合理性、执行异议之诉前置措施局限性、执行异议之诉的实际运行问题四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完善我国执行异议制度完善的设想,通过上述对执行异议制度的问题分析,运用体系化、比较方法,对我国执行异议制度的完善提出理论且可操作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的刑事司法存在着案件繁简分流、人权保障两大诉讼难题,认罪认罚制度的实施有望解决这两大难题,因此其从试行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一种以消极社会对抗、保障人权以及节约司法资源为目的,被追诉人认罪在先,以“政策优惠”的协商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出现到立法的确认,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刚柔相济的刑事诉讼指导方针,也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深度发展。本文拟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律师职能的理论依据出发,
学位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疫情危机改变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公众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不仅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还成为舆情发展的助推剂。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风险感知应引起重视,公众风险感知也可能影响其情绪健康水平。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主要研究目的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风险感知及其相关因素(包括疫情危机中公众的距离感知和在疫情危机中公众出现的信息行
学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激发集体资产活力,保障成员合法权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正在探索建立作为民商事交易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成员资格认定这一问题;成员资格认定对构建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制度、实现成员合法权利、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都大有裨益。当前,我国缺乏统一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规范,存在大量以成员资格认定为前提条件的纠纷尚待
学位
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消费信贷产品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蚂蚁花呗是互联网公司以用户信用为基础而研发来的,仅支持额度较小的信贷消费。然而因蚂蚁花呗具备与信用卡类似的超前消费特征,实践中出现了大量利用蚂蚁花呗进行套现的行为。由于该类行为存在盗骗交织的特点,因而模糊了不同罪名之间的界限。理论界的众说纷纭,实务界的同案异判,皆表明该类行为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该类行为的争论主要集中
学位
期刊
<正>2月24日下午,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主持召开全国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期刊
“情节严重”是判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能否构成犯罪的重要门槛。两高于2017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运用综合标准解释模式对认定“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作出了详细说明。但是,依据《解释》中列明的要素判断“情节严重”时,存在着“唯数论”倾向、责任性与预防刑要素混同、错置法益侵害程度标准、笼统评价第三人介入因素以及选择适用标准避难
学位
新《刑事诉讼法》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写进法律,既是一项繁简分流的程序,也是法定从宽情节。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能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符合惩治与教化的价值追求。本文对认罪认罚基本要素的内涵进行理解,分析了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特征和意义。随后通过对美、英类似制度的考察,发现重罪案件在域外类似制度中适用的情况,并基于考察进行了异同点分析,总结了若干值得借鉴的先
学位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校园当中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并将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变成了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与要点。在高中校园教学的过程当中,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每一位高中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任务。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于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在促进新课改工作有序、顺利发展等方面起到一些参考与
会议
<正>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综合振兴的重要举措和抓手。201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战略,提出要通过典型引路、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形成政策和资金的集聚效应,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示范区。2019年召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入从“试点示范”转入“试点深化”与“面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