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Prx5在玉米茎腐病抗性中的功能分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lbw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以及工业用途原料在我国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三大作物之首,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常年损失6%~10%。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该病害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其中禾谷镰刀菌是分布最广、致病力最强的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近年来,虽然鉴定到了几个玉米茎腐病的数量抗性位点,但是抗性贡献率都有限,而且玉米茎腐病的抗性分子机理我们还知之甚少,因此,挖掘新的玉米茎腐病抗性基因及研究其抗性机理,对玉米的遗传改良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禾谷镰刀菌侵染玉米前后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到一些与茎腐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中一个差异蛋白Peroxiredoxin5(Zm-Prx5)进行了后续研究。通过对Zm-Prx5进行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及转基因玉米的功能分析,对揭示玉米茎腐病抗性的机理以及玉米茎腐病抗性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TMT标记技术对禾谷镰刀菌(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侵染玉米前后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共筛选出了763个差异蛋白,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参与了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其中活性氧清除相关蛋白显著富集,暗示着活性氧清除途径在玉米茎腐病抗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进一步选取了一个活性氧清除途径中的差异蛋白(Zm-Prx5)进行了后续研究。2、通过电子克隆的方法,对Zm-Prx5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了其c DNA序列,ORF具有一个486bp的编码框,编码162个氨基酸,编码蛋白预测的分子量是17.4KDa,等电点4.99,且其DNA具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m-Prx5与高粱的peroxiredoxin-2C蛋白进化关系最近,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上,其次是谷子和黍,和水稻相对较远;通过组织表达分析发现,Zm-Prx5在玉米各组织间均有表达;利用q RT-PCR技术研究了Zm-Prx5在激素SA、禾谷镰刀菌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A和禾谷镰刀菌都可以显著诱导Zm-Prx5的表达,这暗示着Zm-Prx5可能在玉米茎腐病抗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带有GFP标记的荧光表达载体pCAMBIA1304-Zm-Prx5,分别将构建好的荧光表达载体p CAMBIA1304-Zm-Prx5及空载体p CAMBIA1304转化到玉米原生质体中诱导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玉米原生质体中的荧光信号,结果表明Zm-Prx5是一个细胞质定位蛋白。4、通过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Zm-Prx5的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转化到HiⅡ愈伤组织中,通过筛选、诱导成苗及后代鉴定得到T4代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株系,通过对转基因玉米进行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Zm-Prx5在转基因玉米中稳定、过量表达;表型鉴定发现,相对于阴性对照株系,Zm-Prx5过表达转基因株系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病斑扩展速度显著降低,证明Zm-Prx5的过表达可以增强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病原切片结果显示,转基因阳性株系茎秆组织中的菌丝数量显著少于阴性株系,且阳性株系茎秆组织细胞完整,菌丝仅沿着薄壁细胞间生长;而阴性株系的茎秆组织薄壁细胞出现破损,菌丝已经生长至细胞内部,进一步证实了Zm-Prx5在玉米茎腐病抗性中的作用;为了探究Zm-Prx5的抗病机制,我们首先进行了H2O2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接种禾谷镰刀菌后转基因阳性株系显著低于阴性株系,说明Zm-Prx5可能通过调节玉米植株内的活性氧平衡,提高了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进一步对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禾谷镰刀菌后,Zm-Prx5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中抗病相关基因PR1、PR4、ERF21、ACC1、NPR5和NPR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说明Zm-Prx5可能通过调控玉米体内活性氧的平衡,进而调控防卫基因的表达来增强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带来了实际生产效益,使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中,机械臂的运动规划和控制是机器人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冗余度机械臂的实际运动规划当中,关节速度及加速度是否保持平稳连续是影响其操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工作空间的环境扰动、运动规划方案的选取以及实际给定任务的执行要求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机械臂关节速度或加速度的跳变或者偏离期望规划值的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面临着双重危机,能源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而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寻找清洁能源和转变能源使用方式是解决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且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转换设备。传统燃料电池的阴极材料都是Pt基贵金属来担任,由于Pt基贵金属价格昂贵、资源稀少且其耐久性差,因此寻找新型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是解决燃料电池当前困境的关键。由于新兴的二维材料和单原子
液晶是软物质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一种兼有晶体有序性和液体流动性的中间态物质。液晶具有自愈性、环境刺激响应性、适应性等特点,是一类重要的智能材料。多功能有机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功能性基团引入液晶化合物是获得多功能液晶材料的一种有效手段。荧光化合物是当前药物化学的研究重点。荧光化合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药物释放研究以及基于荧光化合物开发的具有成像、靶向、治疗的多功能药物。我们将荧光基团引入液晶
张量特征值问题是张量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不可约非负张量的Z-特征对的性质,并且计算出了不可约弱对称非负张量的Z-谱半径的一个更好的界.首先,我们主要介绍了高阶张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意义,阐述了Z-特征对的实际应用和研究现状,并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其次,我们介绍了张量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引出了张量Z-特征值和Z-特征向量,不可约非负张量,弱对称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快速启动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实现零排放等优势,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的最终答案之一。作为商业化阶段中最有前景的燃料电池类型,各国对于氢能及配套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PEMFC的大规模应用仍然受到其成本较高及催化剂的耐久性不足等问题的限制。因此,针对Pt基催化剂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原子的有效利用效率及酸性环境中稳定性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具有铁磁/反铁磁结构的磁性纳米材料和薄膜材料界面处存在着交换耦合作用。交换偏置作为交换耦合的主要表现形式,指的是当高于反铁磁奈尔温度对其施加外磁场进行冷却,材料磁冷后的磁滞回线会发生明显水平偏移。由于其在自旋电子学器件和自旋阀等领域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类材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在交换偏置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受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不同材料所具备的交换偏置大小也存在差异。
中低温地热能(<200℃)具有清洁环保、储量丰富、不受气候影响等诸多优势,高效开发中低温地热能发电可降低化石燃料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有机闪蒸循环(Organic Flash Cycle,OFC)是适宜中低温地热能发电的技术。然而,低压节流阀在节流过程中的高不可逆性导致传统OFC系统效率较低,而喷射器可有效避免OFC中较大的节流损失,提升系统效率。本文针对喷射式有机闪蒸循环(Organic
鉴于Haber-Bosch(H-B)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以及产生有害气体,发展常温常压下电化学合成氨的技术至关重要。然而,电化学合成氨依旧面临着氨气产率低、法拉第效率低等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找电化学氮还原(NRR)本征活性高同时电化学氢析出(HER)本征活性低的催化剂。最近,过渡金属与氮共掺杂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合成氨中,然而关于该类催化剂上电化学合成氨的理论计算
上肢康复治疗一直以来是康复医疗领域的重要部分,随着生理学、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康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康复训练不再是单一的训练方式,而是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态、患病程度、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与康复评估方案,能够自动调整康复训练强度。本文通过对上肢康复器系统的分析,搭建上肢康复智能控制系统方案,根据对患者以及康复环境的需求分析,设计主被动控制器。通过对上肢康复需求的分析,建立上肢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真菌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他克莫司等)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但毒副作用比较严重。因此,目前亟需针对新的药物治疗靶点研发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钙激活释放的钙离子(CRAC)通道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的新型药物靶点,其阻滞剂可选择性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生,而不会产生传统免疫抑制剂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