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高血压病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而且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符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疗效优势更明显。本课题将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进展相结合,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的心脏结构(左室舒张末期的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比值)、血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值胆固醇)的变化,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脏损害程度、血脂指标之间的差异,以探讨高血压病各证候与上述指标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候做出客观化诊断,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化治疗,并可尽早预测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最可能的伴发疾病,早期预防与治疗。
方法:本研究入选患者共100例,诊断标准及血压测量方法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毫米汞柱(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例,男53例,女47例。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的辨证标准,将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四型,其中肝火亢盛组24例,男14例,女10例,阴虚阳亢组27例,男13例,女14例,痰湿壅盛组28例,男15例,女13例,阴阳两虚组21例,男11例,女10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各个证型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的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功能指标: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峰)、计算E/A比值;检测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值胆固醇(HDL-C)的水平。全部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AS8.0统计软件包进行,所有测的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用直线相关性分析,p<0.05被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1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心脏结构异常:4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结构异常,其中阴阳两虚型左房、左室扩大程度较显著,与肝火亢盛型相比有显著差异,肝火亢盛型左室后壁增厚情况较其他三型轻,室间隔增厚情况则四个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中阴虚阳亢型患者左室壁运动幅度增强,左室收缩功能亢进,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四个证型的患者均有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表现,E/A比值减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中阴阳两虚型E/A比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患者E值较肝火亢盛型明显减低,A值各证型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LVEF<50%,FS<25%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阴阳两虚型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3型,而阴虚阳亢型左室收缩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3型,具有统计学意义。(3)空腹血脂浓度:痰湿壅盛证甘油三脂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TC/HDL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相比,血脂代紊谢乱更易发生在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另外,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可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为确定治疗原则、选方用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