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物质,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盐业史的发展,从夙沙氏煮海为盐到现代的大型对口滩塑苫结晶制盐,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海盐文化。中国几千年的海盐生产历史始终贯穿于盐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盐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海盐发展的历史,盐城作为海盐发展代表性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产生活的广大盐民们逐渐形成了艰苦节俭,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勇于反抗;团结协作,共同创业的优良品质,成为了海盐文化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海盐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方面。海盐文化物质遗存指海盐的生产场地、工具、运销码头、器具、建筑、碑刻等。现盐城登记在册的海盐文化物质遗产遗存就有860多处(件)。其中不可移动的海盐文化物质遗存主要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制盐技术、盐民俗还有一些关于盐民生产、生活的民间丈艺等。其中制盐技术中的晒盐法作为一种更先进的制盐方法在两淮地区没有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一是明朝建立初期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坚持使用煎盐法来管理控制盐民和稳定国家税收,二是两淮地区是中央行政权力重点控制区域,民风安于守旧,人民对新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态度,三是两淮特殊的气候地理条要求使晒盐法这种较先进的生产工艺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海盐制盐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具有很高考古、审美。旅游开发价值。盐城的历史就是一部海盐发展的历史,盐城今天的建设、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已有的基础,城市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盐城市大力发掘海盐文化内涵,积极开发了一批海盐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项目,建立了海盐文化保护区,如建立中国海盐博物馆、海盐历史风貌展示区,规划草堰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开发西溪泰山寺旅游景区等,对海盐文化起到了良好普及和保护作用。但对海盐文化进行开发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文物的破坏。在搞城市建设,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应该坚持对城市中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继承和发扬。我们要通过掌握真正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和合理保护开发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我们要准确抓住海盐文化的文化定位,注意借鉴其他城市特色丈化的管理开发模式,处理好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建立完备的海盐文化体系,让海盐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