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圈养金丝猴和郑州市住院儿童三种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研究与人兽共患风险分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以及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是常见的可通过食物传播的人兽共患肠道寄生性原虫,均可引起人的不同程度腹泻,尽管大部分病人表现为自限性腹泻,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我国幅员辽阔,有丰富的野生动物物种资源,而庞大的物种多样性也导致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以及流行情况更加复杂。其中圈养或野生非人灵长类由于具有跟人类更接近的亲缘关系,在这三种肠道原虫的人兽共患传播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许多寄生虫的储存宿主。同时,非人灵长类和人类都能共同感染一些特定寄生虫虫种、集聚体类型或基因型,因此,对这些虫种、集聚体类型或基因型的分子进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之间传播的机制。目前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常规诊断和监测以及报告系统不完善,且国内有关于这三种肠道原虫感染非人灵长类和人类的报道较少,从而导致其发病率被低估。为更进一步查明动物园圈养的金丝猴种群中这三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掌握它们在金丝猴种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于2015年6月至11月从北京市动物园、北京野生动物园、上海市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山西太原市动物园和安徽铜陵市动物园共采集金丝猴粪便样品160份,通过镜检共在103份样品中发现了6类寄生虫的虫卵、卵囊或包囊,总体感染率为64.4%。6类肠道寄生虫分别为:鞭虫、球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类圆线虫,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58.8%、13.8%、10.0%、1.9%、0.6%和0.6%。阳性样品中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寄生虫的样品有30份,混合感染率为29.1%。另外,本研究对160份金丝猴粪便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对三种肠道原虫基于不同的位点进行巢式PCR扩增。三种寄生虫的总体感染率为52.5%(84/160),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以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0%(8/160)、8.1%(13/160)、48.1%(77/160)。通过测序发现感染的隐孢子虫虫种为C.andersoni、C.ubiquitum和C.parvum,G.duodenalis集聚体类型全部为Assemblage B。为查明郑州地区住院儿童三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本研究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从郑州市三个医院采集住院儿童粪便样品2284份,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检查,发现共有47份样品表现出寄生虫阳性,且不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三种肠道寄生虫的总体感染率为2.06%(47/2284)。其中E.bieneusi感染率最高,为1.18%(27/2284),Cryptosporidium spp.、G.duodenalis的总体感染率分别为0.26%(6/2284),0.61%(14/2284)。在本研究所涉及到的三个医院中,E.bieneusi都是优势寄生虫。在不同疾病背景的住院病人中,消化内科感染率最高,为8.33%,肾脏风湿科次之,感染率为4.98%。为评估动物源及人源的E.bieneusi分离株的潜在人兽共患性威胁,本研究通过对不同E.bieneusi分离株基于其核糖体R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型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探究E.bieneusi的不同宿主在其人兽共患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共对2284份人类粪便样品,160份金丝猴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测序成功的97份阳性样品中共有10个基因型,其中金丝猴样品中有7个基因型:5个已经报道的基因型分别为D(n=54)、J(n=14)、CHG1(n=1)、CHG14(n=1)、BEB8(n=2),2个新发现的基因型命名为CM20(n=1)、CM21(n=1)。在人类样品中有5个基因型:D(n=17)、J(n=2)、Pig EBITS7(n=2)、CM8(n=1)、BEB6(n=1)。本研究检测到的10个基因型分别被划分到两个进化枝中,其中BEB8、CHG1、CHG14、J以及新基因型CM20、CM21处于进化树中有一定人兽共患风险的Group 2中。基因型CM8、D和Pig EBITS7在进化树中位于具有高度人兽共患风险的Group 1中。本研究对金丝猴、住院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动物源和人源E.bieneusi分离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人兽共患性风险评估,对更好的保护金丝猴并减少肠道寄生虫对金丝猴和人类的威胁有积极意义,并对金丝猴种群以及郑州地区住院儿童中三种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双向转诊能促患者合理分流,优化医疗资料配置使用率,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进。急性心肌梗塞双向转诊机制的实施,确实存在能使部分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有治疗条件的医院,缩短
室内定位是室内服务机器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室内服务机器人完成导航和路径规划等任务的前提,因此,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在室内环境中,由于物品遮挡和人员走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发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被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细胞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主要特征为葡萄糖摄取的增多,糖酵解代谢的增强,胞外乳酸堆积的增加。糖酵解代谢途径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充足
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的路面极易产生积雪和结冰,严重影响了路面交通安全运输,也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巨大的隐患。针对路面积雪结冰问题,本文从主动调节沥青路面温
含能化合物尤其是CHNO系类含能化合物是目前国防领域中应用最广,研究最深入的物质。但由于研发新型含能材料存在着时间长、危险性大等弊端,对其性能的检测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钢筋锈蚀后力学性能及其退化规律的研究,但还有一些重点问题急需进一步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对电化学
聚偏氟乙烯材料(Poly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是一种具有双向可逆能量转换特性的压电智能材料。PVDF薄膜具有压电性能强、频率响应宽、柔韧性和加工性能好等优良特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道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沥青混合料离析的研究主要针对成型路面,包括离析的评价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量骤增,传统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思想不足,是路面早期破坏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既有较强的粘聚力,又有较高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