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噬途径研究小柴胡汤对甲型流行性感冒的干预作用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47852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毒,且具有高突变性,流感易苗易于失效且抗病毒药物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以宿主因素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成为抗流感病毒新兴疗法和未来趋势,而这一转变正是中医邪正关系的体现,也正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
  细胞自噬是流感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甲型流感病毒可以诱导自噬体的大量堆积并阻止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从而导致自噬流的不顺畅。而自噬流的不顺畅恰好与伤寒少阳枢机不利非常相似。因此,基于这个层面,针对少阳枢机不利,选用少阳方(如小柴胡汤),将可能促进有效自噬流的完成,从而截断病情的深入,防止肺炎的发生。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方,也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已有研究报道,小柴胡汤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同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降低炎性反应。而对于小柴胡汤调节自噬的作用却鲜为报道。因此,本研究从科学计量学、理论研究、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四个方面对小柴胡汤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疗效、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用药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1.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citespace)对流感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进行分析并挖掘流感与自噬共同作用通路,预测未来研究趋势。
  2.通过溯源少阳本义,结合《伤寒论》原文,从少阳病病机演变、小柴胡汤方证、小柴胡汤中药药理学谱等方面阐述小柴胡汤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理论及临床依据。
  3.对小柴胡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从“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的层面预测其主要作用机制,及体现药物配伍意义的主要通路。
  4.结合组方原则及网药结果,研究小柴胡汤及拆方对H1N1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其机制是否与自噬相关,并阐释其配伍意义。
  方法
  1.以“流行性感冒”为研究主题,运用citespace软件,检索WebofScience(WoS)数据库的2005-2020年文献,将结果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双图叠加等四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2.筛选小柴胡汤有效成分并对应靶点基因,并检索流感疾病靶点。应用Cytoscape3.2.6软件构建小柴胡汤-流感-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主要作用机制及复方配伍意义主要通路。
  3.制备小柴胡汤及拆方的水提醇沉提取液、颗粒剂及含药血清三种制剂,分别对人A549、狗肾细胞(MDCK)两种细胞系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测定,筛选最优制备方案和最适细胞系。
  4.基于最适细胞系和小柴胡汤及拆方最适制备方案,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LC3-Ⅰ、LC3-Ⅱ、p62、mTOR及磷酸化、beclin蛋白表达表达,探讨小柴胡汤及拆方对流感病毒诱导自噬的调控及作用机制,并阐释并配伍意义。
  结果
  1.共纳入流感机制文献7223篇,关键词聚类主要分为流感致病性和发病机制研究;宿主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研究;抗流感药物及疫苗的研究。流行性感冒机制研究与细胞自噬研究领域共同的关键词为自噬、复制、感染、凋亡、NF-κB、天然免疫反应等。
  2.小柴胡汤成分靶点与流感疾病靶点共有51个靶点,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豆甾醇、异鼠李素、β-谷甾醇、二甲氧基黄酮、人参皂苷Rh2、蓝堇碱、叶含长管贝壳杉素A九种,其核心基因为VEGFA、AKT1、IL6、TNF、MMP9、JUN、IL10、IL18等十个,其富集分析多与炎症反应、各种代谢相关。
  3.在MDCK细胞中,小柴胡汤及核心拆方水提液的抗病毒选择指数均为1左右;小鼠血清在体外(细胞)抗病毒实验中表现出极强的抗流感病毒活性,选择指数为128.2以上;小柴胡汤、柴-芩-参颗粒剂的抗病毒选择指数均为1左右,柴-芩颗粒剂的抗病毒选择指数为2,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力。此外,小柴胡汤及拆方颗粒剂对人A549细胞的存活率整体不高,尤其是柴-芩颗粒剂低浓度对A549细胞即显示一定毒性,存活率<85%。在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检测中显示,小柴胡汤及拆方颗粒剂对H1N1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无SI。
  4.病毒感染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小柴胡汤及拆方颗粒剂与病毒感染对照组相比,有下调LC3-Ⅱ蛋白表达的作用(P<0.01),尤以小柴胡汤组最为明显。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小柴胡汤及拆方颗粒剂均有上调p62蛋白表达的作用,其中,柴-芩组最为明显(P<0.01),柴-芩-参组次之(P<0.05),小柴胡汤最次。小柴胡汤及拆方三组与病毒感染组相比,有上调p-mTOR蛋白水平表达的趋势(P>0.05),其中柴-芩组上调作用最为明显。小柴胡汤组与病毒感染组相比,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最为明显(P<0.05),柴-芩-参组下调作用最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科学计量学及理论研究表明,流感的发生发展以及严重程度与病毒和宿主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以宿主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转变,而这一转变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特色。细胞自噬是流感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在中医看来,甲流病毒导致自噬流的不顺畅与伤寒少阳枢机不利非常相似,这也正与小柴胡汤方证相合。
  2.网络药理学结果可知,小柴胡汤可调节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其主要机制与柴胡、黄芩、人参三味药相关。
  3.实验结果可知,从抑制甲型H1N1神经氨酸酶活性而言,仅柴胡-黄芩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体现了其祛邪之功。小柴胡汤无抑制NA活性作用,但在自噬调节上作用明显,且在下调LC3-Ⅱ/LC3-Ⅰ表达及抑制Beclin-1蛋白水平方面更为突出,其机制可能与Beclin-1相关,而同样具有扶正祛邪之意的柴胡-黄芩-人参组却有差异,提示夏、姜、枣、草四味药可能在配伍中发挥着促进自噬降解的作用。此外,鉴于小柴胡汤本身不能抑制NA活性,说明小柴胡汤的作用靶点可能不直接作用于病毒,可能主要在宿主因素,与调节自噬、促进自噬代谢途径有关。因此,小柴胡汤对自噬的调节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拓展了小柴胡汤临床运用的新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小柴胡汤扶正祛邪的作用机制与药物君臣佐使配伍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本研究工作以2.5%腺嘌呤混悬液灌胃与单侧输尿管结扎两种方法复制CRF大鼠模型,以金匮肾气丸“补益肾气”为治法,研究肺、肾、膀胱上APQ1-4的表达,探讨机体水液代谢的调控与机理,评价中医“肾主水”理论的科学性,为金匮肾气丸在中医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与干预水液代谢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1金匮肾气丸治疗腺嘌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n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橡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稳定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制备具有低滚动阻力、高耐磨、抗湿滑的绿色轮胎橡胶材料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传统上采用炭黑、白炭黑、蒙脱土等补强填料补强的橡胶,其研究重点集中在改善橡胶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上,对于橡胶材料在动态使用下的温升控制关注还比较少。目前,对于橡胶材料在动态使用过程中的温升控制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通过工艺
学位
喷射器,作为结构简单的升压、回收低压流体、抽真空、回收膨胀功等设备,可应用在工业、农业、食品、生活、国防等多个领域,具有成本低、性能可靠、不含运动部件等优点。喷射器可由低品位热能驱动,如太阳能、余热、废热等,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当今,开发新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喷射器的应用及相应研究进入崭新阶段。纵观现有喷射器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限制喷射器应用拓展的主要因素是
学位
目的:  本次研究结合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SCI)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基于导师的临床经验,以通过抑制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的表达从而减轻ASCI后脊髓水肿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通腑逐瘀法治则指导下抵当汤加减治疗ASCI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推广通腑逐瘀法治疗ASCI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第一部分:10周龄SD大鼠30只,按随
目的:  1.通过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动物模型,研究芪箭消瘿方对AIT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甲状腺炎症损伤的作用。  2.以肠道为切入点,探讨芪箭消瘿方对AIT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方法:  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与弗氏佐剂皮下免疫注射联合高碘水喂养制备AIT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自实验第7周开始,各
研究目的:  1.描述新冠肺炎在我国大陆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三间分布、时空聚集性、流行模式分区和阶段性政策措施带来的影响。  2.比较武汉市HCW与非医务人员(non-HCW)新冠肺炎患者的基本特征、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和时空分布差异,探究HCW发病和恶化的影响因素。  3.探究交通因素对于新冠肺炎广域传播的影响、气象因素对于新冠肺炎局域扩散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4.利用以上研究识别的影响因素,纳
目的:  基于VDR/RXR/FGF23信号通路探讨肾元颗粒对db/db小鼠骨代谢作用的机制,为中医药防治DKD骨代谢异常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db/db小鼠配合高磷饮食构建DKD小鼠模型,将3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b/db+蒸馏水)、肾元颗粒低剂量组(db/db+SYG1.5g/kg, db/db+SYG-L)和肾元颗粒高剂量组(db/db+SYG6g/kg,db
研究背景病因推断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永恒主题,然而,由于受到混杂因素和逆向因果作用的干扰,在常规观察性研究中得到的暴露和结局的关联往往并不可靠。针对因果方向的确定及混杂因素的控制,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使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Ⅳ),在推定暴露到结局因果方向的前提下,准确估计从暴露到结局的因果关联效应,成为基
学位
目的:  中药陵水暗罗提取物暗罗素(Zinc Pyrithione,ZPT)为含锌离子化合物,研究者前期研究已证实ZPT联合锌离子具有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顺铂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的凋亡。本研究将探讨ZPT联合锌离子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化学方法,明确ZPT联合锌离子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克隆形成、NFκB活性、锌离子分布和溶酶体渗透性的影响。本研究将为Z
基于第三代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新型紫外光探测器因量子效率高、滤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热稳定性好,被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当前,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核心科学问题尚待解决,例如:可控的p型掺杂、能带工程、缺陷和载流子调控等。利用等价离子掺杂形成合金是实现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物性调控的有效方式,但面临相偏析、晶格畸变和掺杂元素固溶度有限等难题。此外,氧空位缺陷作为氧化物半导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