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界生物体中离子通道的离子和分子定向输运对于生物系统起着信号传导、能量转移等作用。受生物体中离子通道的启发,研究者们利用各种材料制备了多种人工纳米孔道,如高分子膜离子径迹纳米孔、生物蛋白分子纳米孔、无机材料微纳加工纳米孔等。这些纳米孔道的材料性质、表面属性和形状结构与其特异性紧密相关,在能量转换、响应性纳米开关、DNA检测和离子、分子的筛选方面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部分研究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基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生物体中离子通道的离子和分子定向输运对于生物系统起着信号传导、能量转移等作用。受生物体中离子通道的启发,研究者们利用各种材料制备了多种人工纳米孔道,如高分子膜离子径迹纳米孔、生物蛋白分子纳米孔、无机材料微纳加工纳米孔等。这些纳米孔道的材料性质、表面属性和形状结构与其特异性紧密相关,在能量转换、响应性纳米开关、DNA检测和离子、分子的筛选方面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部分研究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基于离子辐照潜径迹蚀刻技术制备的高分子膜微纳孔道已经在离子整流、过滤和响应性开关等研究中展现出精确可控、易于修饰的优势。但是多价态离子在纳米孔道中的传输行为研究深度不足,一些新的整流现象机理还不清楚,同时基于磁场响应的非接触式可控纳米孔道鲜有报道。本论文利用高能微束装置单离子辐照和径迹蚀刻成功制备了单锥形PET纳米孔道,深入研究了纳米孔道的多价态离子传输行为和调控机理,制备了一种快速响应的磁控纳米孔道。通过电化学实验测量和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系统地研究了PET单锥形纳米孔道内的离子输运。研究发现高浓度金属离子可影响PET纳米孔道表面电荷密度,二价和三价阳离子(Mg2+、Cr3+和Fe3+)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可改变纳米孔道的内表面电荷极性,从而导致纳米孔道的离子选择性反转,但是一价阳离子无法导致离子选择性反转。实验发现电场对纳米孔道中的离子传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主要是由于超过阈值电压时孔道表面的羧基-阳离子键断裂导致阳离子解离及孔道表面PET分子链重排,从而引起纳米孔内表面电荷密度的变化。氯化镁溶液中二价镁离子的电场调控吸/脱附效应是可逆的,但对三价金属离子是不可逆的。建立了多物理场下的纳米孔离子输运模型,模拟得到了纳米孔道内不同电场下的K+与Mg2+离子浓度分布,整流系数的变化规律与离子价态的关系与实验相符合。这些发现揭示了电压门控生物离子通道的工作机制,为微纳孔道离子整流与过滤调控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离子分离、生物分子检测和纳米通道能量收集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在上述PET纳米单孔道的离子输运研究基础上,利用酰胺化合的方式在PET单锥形纳米孔道上依次修饰DNA单链和纳米磁性颗粒成功制备了磁控纳米通道。这些纳米磁珠在纳米孔表面形成一层链球结构,具有超顺磁性的纳米磁珠在磁场作用下定向运动从而控制纳米孔道的开通和闭合。当磁场强度为220 mT的永磁体被放置于纳米孔道大/小孔端处时,纳米孔道会在亚秒量级的时间内转变为开通/闭合状态,其中开关比达到了18.4。这种磁控纳米通道不仅在智能释药和非接触控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为鸽子利用地磁场定向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交通事故频发,政府制定的汽车安全性法规日趋严格,汽车碰撞安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关注问题。其中,耐撞性是评价汽车碰撞安全的重要指标。S形前纵梁作为一种典型的吸能梁结构,发生正面碰撞时,能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其变形形式直接影响汽车正面安全性能。因此,对S形前纵梁进行耐撞性优化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S形前纵梁在碰撞过程中,受到轴向压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变形形式复杂。同时,由于车身结构的
电动汽车作为能源危机背景下汽车转型的重要方向,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各项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突破,但是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电动汽车上普遍使用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并且配备电池管理系统(BMS),目前车载BMS硬件计算资源和能力有限,数据存储能力有限,无法应用更高精度更加复杂的荷电状态(SOC)估算算法;随着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的发展,数据传输延迟得到了很大的降低,传输容量增大,已经满足远
自动导引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作为移动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高效、智能等特点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定位导航是AGV的关键技术之一。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是指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同时实现自身定位和增量地图创建,是目前AGV定位导航的主流方法。课题围绕激光SLAM开展研究工作,
闭孔泡沫铝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吸收能量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高铁、船舶、汽车等领域。它作为汽车关键部件的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护特性和优异的轻量化效果,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分析闭孔泡沫铝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机理,本文围绕闭孔泡沫铝的三维模型建立方法、胞壁材料力学性能参数的反求、以及单轴压缩和压剪工况下的数值仿真分析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1)
泊松比是表征材料变形量的重要参数,但是常规材料的泊松比值仅在[-1,0.5]之间。突破传统材料的泊松比范围限制,开发具有泊松比调控特性的超材料,对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三角形和蜂窝点阵结构具有进行平面超材料结构设计的诸多优点,如完备的理论基础、结构简单且易于制备。但目前制备的这类超材料的泊松比范围仅在[-4,1]之间,其泊松比调控能力未充分被发掘。此外,工程中常用的曲面圆
p53作为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几乎在所有的人类肿瘤中都出现功能缺失。目前已有许多p53的激活剂被开发成肿瘤治疗药物,但是由于激活p53对正常组织带来的安全问题限制了其治疗效果。MDM2和MDMX是p53关键的两个负调控蛋白,MDM2与MDMX形成异源二聚体负责p53最核心的调控机制。对于生理状态下MDM2/MDMX异二聚体在成体中对p53的调控作用鲜有研究。肿瘤细胞与周围的基质组织和浸润的免疫细胞
核能是一种安全、可大规模利用的清洁能源,发展核能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得益于铅铋合金(Lead-Bismuth Eutectic,LBE)传热性能好、沸点高和化学活性低等优点,铅冷快堆(Lead-cooled Fast Reactor,LFR)被遴选为第四代反应堆系统之一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hina initiative Accelerato
极紫外光的单光子能量足以电离大部分原子分子的外层价电子,在原子分子光物理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最主要的极紫外光源,是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这样的大科学装置,建造及运营维护成本极高。而超快强激光场中的高次谐波过程,可以在桌面化尺度,产生高度相干且脉冲时间超短的极紫外光,是近些年极紫外光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本论文工作基于高次谐波的单色化,搭建了一套桌面化超快极紫外光源系统;并结合先进的反应显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报告明确指出,男性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六位,在未来的肿瘤防控中应该重点关注。放疗具有疗效好、适应症广且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最常见的、疗效明确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法。然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前列腺癌患者最终会出现放疗后复发。因此,如何提高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效果,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仍然是目前临床医生和科研
配备电子冷却器的重离子冷却存储环为电子离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提供了绝佳的实验平台,其具有高真空低本底、高精度、大范围能量调制、直接获得绝对复合速率系数等优点。本文基于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HIRFL-CSRm开展了类锂Ca17+和类氟Fe17+离子的双电子复合(DR)精密谱学实验,此外,还开展了几种高电荷态离子的辐射复合(RR)增强效应的研究,主要结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类锂Ca17+与类氟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