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传承 ——以长穗花鼓的继承与传播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jkl123lk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穗花鼓跟随新中国成立初期“向民族民间学习”文化艺术大发展的东风应运而生。在由“凤阳花鼓”逐步转变成为“长穗花鼓”的过程体现了舞蹈表现形式会因为其最主要的载体“人”的迁徙,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而进行相互融合,继而发生改变的必然进化路线。长穗花鼓的形成是时代精神的表现,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群众内心情感的直观表述,舞姿优美而又热情奔放、中正平和而又铿锵有力、婉转婀娜而又掷地有声,其内里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长穗花鼓这充满力与美的舞蹈形式,应该传承保护下去,也是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长穗花鼓的表现形式、训练体系、发展现状、影响其发展的众多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释、归纳、分析。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访谈非遗继承人、亲自学习相关舞台作品等方式来了解长穗花鼓,尽量完整、全面的了解这一舞蹈形式,从而找到文中阐述的适合长穗花鼓这一舞种继承和传播的方法。第一章先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下讲述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以及保护民间舞蹈的意义所在。第二章详细阐述长穗花鼓的历史由来和发展现状,并对舞蹈道具特点、动作特点、音乐特点及训练体系进行完整归拢,引导教师学生如何循序渐进的教学、练习、表演和编排长穗花鼓,对舞蹈实际操作方面进行研究论述。第三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域切入,就影响长穗花鼓继承与传播的各方面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现阶段长穗花鼓的发展策略及目标进行研究论述。第四章为保证本文的研究视角准确,从长穗花鼓的非物质文化特色入手,结合内在与外在综合的原因分析研究出长穗花鼓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包括以下几点:(1)严格系统的培养长穗花鼓的传承人。(2)吸收相似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3)创造并把握发展机会,开发多样性的传播渠道。(4)走群众路线,重视农村地区的传播。(5)以长远的眼光规划长穗花鼓的发展路线。综上所述,对于长穗花鼓的当下存在的发展问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积极推动有助于其发展的各项活动,申报更高一级的非遗项目。在外部努力开拓渠道的同时内部应严格培养传承人并扩大长穗花鼓传承队伍,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翼添彩。
其他文献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story subject revised curriculum in the Khomas region,Namibia.This is becaus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lays a critical r
学位
山东民间舞蹈“加古通”,是在山东农耕文化的熏陶下所产生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原先名为“打长板”或“打唱板”,是一种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以舞祈雨”的民间祈雨活动,今流传于山东平阴县孝直镇的宋柳沟村一带。后来由于其节奏动感强烈,动作形态独具特色,滑稽幽默的表演状态兼具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而形成了一种“自娱性”的民俗民间舞蹈。本文以宋柳沟村的“加古通”为个案研究,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与舞蹈生态学形态分
因为政策创新是向着实现核心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所以本研究主要探究政策创新产生的重大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认为政策创新是为了推动尼日利亚国内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实施的一项改良的农业推广项目。该项目主要应用三螺旋分析模型,对政府、工业与大学之间的合作进行研究。在对前人研究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假设。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解释原始的数据。具体而言,通过问卷调查的形
目前东北抗战研究领域依然存在着诸多待解问题,因此,进行东北抗战英文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翻译研究,既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满铁剪报”是持续进行近40年,从170余种中文、日文及西文报刊中分门别类、有选择地制作而成的专题剪报,是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宝库。本次翻译实践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类编:第一辑》中多篇关于东北抗战国际背景英文新闻报道进行翻译。翻译实践报告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型,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与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其中之一。人才困境是目前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人才流失,流动性大,留人难俨然阻碍了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留人困境亟需解决。论文以A省禁毒协会为研究对象,就其近两年高频率专职人员离职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留人困境的表现、成因及对策,以推动社会团体的转型发展。研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为了社会治理的创新形式之一。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社会组织等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由于当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及社会组织的发展均处于起步阶段,制度的不完善及社会组织发育的迟缓,也使其在实践和发展中具有局限性和不足。因此,用以推动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发展,推进行业规范化建设的第三方评估,开始进入
目前,随着我国政府由“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政府的职能也在逐步发生改变,社会治理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原先主要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管理下移给社会组织来做,而在社区治理之中则表现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或者公益创投项目使得第三方社会组织进入到社区之中,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去,在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带动社区内的其他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去。本文中所研究的拆迁安置类社区作为一种半城半乡、非
我国已于上世纪末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且这种老龄化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我们要努力从未备先老、未富先老转向边备边老、边富边老。当下,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老年群体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使其在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符合积极老龄化的内涵,也符合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目前我国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趋势已初步形成,老年群体志愿服务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引起学界关注。本文以L老年志愿团队由城市走向农村提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职生的性格特质与英语交际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关联性。研究对象是肇庆市技师学院380名分别来自会计、物流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调查了他们的性格特质偏向与选择使用英语交际策略之间的关系。学生们被要求进行课后访谈和完成两个调查问卷,一个是由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Crae)于2004年提出的修改版的大五人格量表(NEO-FFI),该量表的5个维度分别是亲和性、责任性、外向性
外国诗歌的汉译既是翻译研究当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歌德诗歌的汉译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很多学者都曾运用各种不同的理论对歌德作品的汉译进行过研究。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发展迅速,它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及相关理论突破了语言符号的束缚,对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语言体验性的角度出发,旨在探究语言体验性对提高诗歌翻译质量的意义。本文以歌德创作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三种不同中译本为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