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足类及其休眠卵在传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本研究利用PCR-斑点杂交和巢式PCR法检测野外发病对虾养殖池塘中桡足类及其休眠卵,以及由这些休眠卵孵化出的幼体携带病毒情况,发现桡足类由卵到成体各阶段中均有阳性个体,而且池塘中在春天放养对虾苗前桡足类就出现阳性个体。显示桡足类很可能是WSSV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其休眠卵可能起到隔冬传播WSSV的作用。 2.分离池塘底泥中桡足类的休眠卵,进行孵化并培养,初步掌握了其中一种桡足类(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的培养条件和部分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纯化培养,为进一步研究病毒传播途径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3.为证实携带WSSV的桡足类能否对养殖对虾起致病作用,用病毒粗提液浸泡和投喂两种方法分别对克氏纺锤水蚤进行人工感染,并用感染桡足类进行凡纳滨对虾投喂实验。巢式PCR检测发现浸泡攻毒克氏纺锤水蚤没有感染效果,投喂攻毒效果明显,而且用感染病毒的桡足类投喂对虾实验中对虾几乎全部检测为WSSV阳性。证明桡足类可以携带WSSV并作为传播媒介。另外从带毒桡足类所产的休眠卵及其孵化的幼体中也检测到WSSV阳性,显示桡足类休眠卵极可能是传播WSSV的载体和途径。 4.通过对桡足类及其休眠卵感染WSSV的调查及人工感染实验,证明了WSSV可以经口感染桡足类,并进而通过摄食途径感染对虾。桡足类休眠卵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导致WSSV在世代间进行传播的媒介,携带WSSV的桡足类可造成对虾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对虾养殖生产中,传统的清池方法不能有效切断WSSV的传播途径,这是导致WSS在一些对虾养殖池塘连年暴发的主要原因。寻找一种有效清除虾池中浮游动物休眠卵等潜在传播媒介的方法是防治WSSV的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及光镜观察,对出膜后1-30天及1龄军曹鱼仔鱼、稚鱼和幼鱼胸腺、头肾和脾脏等淋巴器官的发生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水温27.4-30.7℃,盐度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iotype B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均为全球普遍发生的重要害虫。本研究以其他昆虫热激蛋白90基因(hsp90)保守区域设计兼
看了两位老师的评语,颇有感触.rn我先从第二位老师的评语谈起,他的评语是“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非常有特色!”这样的评语我相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
三角帆蚌胚胎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三角帆蚌雌蚌将成熟的卵排到其鳃腔的育儿囊中,雄蚌将成熟的精子排到水中,随水流进入雌蚌鳃腔的育儿囊中受精,受精卵进行卵裂,发育为
应用系统工程和近代控制理论最优化方法,以保证出力最大和电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得出双目标分级优化数学模型,采用逐级优化算法求解,制订了华中与华南联网后三峡电站与其他水电站群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是两种常见的有毒赤潮藻。本文在室内应用半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这两种藻对3种鱼(牙鲆,鳀鱼,鲈鱼),1种贝类(
研究了基于含l1范数约束非结构不确定性因子的模型集描述的动态系统的l1鲁棒辨识问题 .首先在较弱的先验条件下导出了受系统参数集为Rn 空间一凸多面体 ;然后通过求解该多面
代码 公司12月8日1月8日 涨跌幅2001年市盈率流通市值收市价每股赢利(亿)收市价000089.SZ深圳机场8.498.23-3.06%0.6719.5923.70600009.SH上海机场9.309.04-2.79%0.422.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近年来,电视民生节目由于题材的重复化、内容的市井化,使其由最初的先锋时尚逐渐演变为一座座乱采滥挖的收视矿山,反对声、质疑声不绝于耳。随着大量民生类栏目的收视率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