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娟的非虚构散文创作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非虚构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定义。首先,“非虚构”强调的是真实,但它所追求的并不是语言的重述环节是否完全真实可靠,而在于写作者是否能深入生活、脚踏土地,是否身处于真实的场景,是否能展现出一种更深层面的存在和真实。其次,它不依附或服从于任何写作以外的因素,力图去新闻化和意识形态化。第三,它虽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真实的叙事方式,但它并没有脱离文学自身的属性。非虚构文学在当下深受读者的喜爱,而李娟的出现,也正顺应了当下文学的“非虚构”风潮。本文着重针对李娟作品中的非虚构写作特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李娟的文字描述通常都具有十足的真实感,她深入边疆底层老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以个人身份去观察生活、还原生活,以自己的视角去记录、体会,展现出生活的百态,并用原生态的文字方式呈现给读者,在展现边疆魅力的同时,也将读者带进这种最为纯净的情感体验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作品中有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那就是哈萨克牧场的世界和牧场之外的世界,其中有不同视角的差异、有想象与现实的碰撞、有对生活和这个世界的反思、有脱离于固化认知的体会。这些重要的元素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使得她的作品不仅具有了非虚构的外衣和框架,而是在内容和信息量上也更加丰满充实。同时,在坚守非虚构创作的同时,李娟也并不抛弃作品的文学性,其诗性的叙述语言和心灵化的表达也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她的作品中有着女性敏感和细腻,她借助幻梦、通感、错觉、意象等手法使语言更加感性化,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在李娟的文字世界中,动物和植物和谐、融洽,人类与万物之间浑然有序。她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再施笔力于自然之中,有着浑然天成的效果。非虚构写作这种新式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方式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对李娟非虚构作品研究的意义对李娟本身和非虚构文学的探索解构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李娟的作品在为文坛注入活力的同时,更能重新构建起文学与读者、与社会、与时代的联系,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重新关注生活、挖掘生活。可以说,“非虚构”创作为我们的文坛和读者都带来了不小的刺激,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通过不同浓度的PEG处理,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研究水稻幼苗根系中5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根系中各基因表达也各不相同,但是在轻度干旱和中等干旱
字源识字教学是基于汉字文化视野下的识字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对一定数量的汉字追溯其现今形体的来源,分析其构字理据及演变过程,揭示汉字构字规律,帮助儿童建立汉字形、音、义
<正> 学生进入初二,开始学习平面几何时,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就非常明显。从宝山区初二质量管理测试的数学试卷来看,几何部分内容的得分率比代数部分要低,如何做好平面几何入
<正>近日,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会传出信息:到201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构建既能提供学历教育,又能进行职业培训,还能
陶渊明与韦应物,自唐宋以来两者往往并称,韦应物堪称唐代的陶渊明。关于二者的相类之处,人们多有共识。然而,由于生活的年代不同,加之他们对仕与隐的选择存在着明显不同,从而
<正>我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手工业的历史。现代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主流观点是,人类揖别猿类是从打制第一块石质工具所体现的劳动开始的,而被打制出来的这第一块
凯瑟琳娜.莱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她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该理论的雏形,后来又提出与翻译有关的文本类型学,并逐步从"对等论"走向了"译文功能论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刘大椿,马书春一、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和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二次大战以后,现代科技革命更是震撼了世界。资本主
<正>近年来,安徽省福利彩票着力加强政策创制和规范管理,着力立足本地开拓创新,着力加强品牌形象建设,在发行、管理和公益金投入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安徽省民政
天津教案是规模较大的清末教案之一,学界对此研究较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天津教案的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这一时期的研究作了初步梳理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