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背景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BPS/IC)是一组与膀胱充盈高度相关的膀胱炎症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尿频、尿急、会阴部以及盆腔等部位疼痛,该疾病是泌尿科处理比较棘手的膀胱炎症性疾病。在国外成年女性中,BPS/IC的发病率较高,约330~790万的美国女性为BPS/IC。在我国BPS/IC发病率和诊断率相对较低,但随着人们对BPS/IC认识的提高,我国BPS/IC发病率和诊断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BPS/IC病因复杂,导致该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并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BPS/IC的病程发展,多数患者最终将发生膀胱挛缩,并需要行膀胱切除治疗。因此,阐述BPS/IC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对于BPS/IC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其主要学说有:感染、自身免疫、尿液毒性物、膀胱上皮损伤以及神经炎症等。但大量的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炎症在BPS/IC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目前来说膀胱内药物(DMSO和西施泰)进行膀胱灌注是干预BPS/IC较为有效的方法。大量临床研究提示BPS/IC患者膀胱中IL-6,TNF-a等表达量较正常人显著高,这提示炎症参与了IC的发病。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无色有机溶剂,其具备良好的溶解性和渗透性,研究证实DMOS能阻断自由基的形成,清除已有自由基、阻断炎症物质产生,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因此,我们使用硫酸鱼精蛋白(PS)大鼠膀胱灌注诱导大鼠间质性膀胱炎模型,探讨二甲基亚砜对硫酸鱼精蛋白(protamine sulfate,PS)诱导的大鼠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治疗作用,以便为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使用SD雌性大鼠48只,体质量200~230g,根据实验分组情况分别对大鼠进行实验干预:Normal组SD大鼠不处理;硫酸鱼精蛋白组SD大鼠使用PS膀胱灌注,灌注量0.5mL,30mg/mL的PS膀胱灌注,随后膀胱停留30min;DMSO+硫酸鱼精蛋白膀胱灌注组即DMSO(50%)溶解PS配制成为溶液,灌注量0.5mL,30mg/mL的PS膀胱灌注,随后膀胱停留30min;NS组灌注量0.5mL,随后膀胱停留30min;各组大鼠每周处理1次,连续处理4周。4周后,HE和甲苯胺蓝染色用于各组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计数。在第二部分中,Western blot检测用于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IL-6,IL-1B,TNFα等蛋白含量的测定,以便评价硫酸鱼精蛋白诱导的大鼠膀胱炎炎症和氧化应激表达情况。在第三部分,我们采用尿动力学和膀胱肌条实验探讨DMSO大鼠膀胱灌注对硫酸鱼精蛋白诱导的大鼠膀胱炎的膀胱功能影响和保护作用。结果1.使用硫酸鱼精蛋白大鼠膀胱灌注成功的模拟大鼠间质性膀胱炎模型2.使用PS膀胱灌注后,大鼠膀胱表现为黏膜及固有层出血水肿、上皮大面积脱落、肥大细胞大量浸润、炎症评分显著增加。但PS+DMSO治疗组表现为上皮组织较完整、肥大细胞浸润减少、炎症评分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说明DMSO在大鼠膀胱炎中发挥保护作用。3.同对照组PS和NS相比,PS+DMSO实验组大鼠膀胱的炎症因子(IL-6、IL-1B、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抗氧化应激酶(SOD2、GSH-Px)显著表达显著增加;大鼠排尿功能和肌条收缩频率则显著改善。结论1.我们证实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了IC的病理生理过程;2.二甲基亚砜通过减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硫酸鱼精蛋白诱导的大鼠膀胱炎症反应和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