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早熟性是牛品种评价和利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涉及到牛的性成熟和经济性状成熟,已被作为青春期年龄、体重、生产性能等经济性状的重要考评指标。在牛育种中,早熟性常被用来选择亲本和评价育种方案的重要依据。牛青春期启动过程像其品种资源一样复杂多变,其青春期启动的基因调控复杂,遗传基础不明,一直是肉牛遗传育种领域需要破解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GPR54基因是调控青春期启动的关键候选基因。目前我们对肉牛GPR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31272402); 安徽省科技厅(17030701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熟性是牛品种评价和利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涉及到牛的性成熟和经济性状成熟,已被作为青春期年龄、体重、生产性能等经济性状的重要考评指标。在牛育种中,早熟性常被用来选择亲本和评价育种方案的重要依据。牛青春期启动过程像其品种资源一样复杂多变,其青春期启动的基因调控复杂,遗传基础不明,一直是肉牛遗传育种领域需要破解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GPR54基因是调控青春期启动的关键候选基因。目前我们对肉牛GPR54基因的表达调节机制及基因的功能并不清楚,对GPR54基因变异对早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也知之甚少。研究GPR54基因在初情期不同的牛种群中的变异、表达差异、转录调控机制以及对牛早熟性的影响,对探明肉牛早熟性的分子机制和牛品种培育的遗传操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通过对安徽省6个黄牛品种(皖南黄牛WN、大别山牛BS、皖北牛WB、皖东牛WD、西门塔尔牛ST和荷斯坦牛HT)、1个水牛品种(江淮水牛JH)和1个牛杂交育种群体(皖北牛×西门塔尔牛WS)进行GPR54基因5’近端调控区(PRR)多态性检测,分析PRR多态性的分布规律,测定和分析牛初情期与PRR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使用JASPAR CORE和PROTTER技术预测PRR多态性的作用机制,并用报告基因技术研究GPR54基因表达水平、PRR多态性和转录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RNAseq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研究PRR多态性对关联基因转录水平和信号通路的影响;应用全球开放数据库信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GPR54互作网络分析和相关基因与早熟性的关联性研究。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GPR54基因多态性与牛早熟性之间的关联性密切。在8个牛群体中进行GPR54基因多态性检测,发现不同初情期牛GPR54基因5’近端调控区存在-794A/C、663T/C和601C/T三个多态位点,联合形成ATC、CCT和CTC单倍型,单倍型与牛初情期日龄和GPR54 m RNA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P<0.01),其中WB、WN和BS以ATC为优势单倍型,WD、ST、HT和WS以CCT为优势单倍型,而JH以CTC为优势单倍型。2)预测结果表明,GPR54基因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和m RNA转录水平影响牛早熟性。与黄牛相比,水牛GPR54的N-末端氨基酸替换导致第二配体结合位点拉近N-末端和第三细胞外环之间的距离(由0.10?拉近到0?),这种结构变化改变了信号传递和放大水平;另一方面,GPR54基因通过启动子多态性选择性地结合转录因子,导致GPR54转录水平的变化,影响牛的早熟性。3)通过报告基因技术研究结果显示,PRR启动子多态性影响转录因子的活性,导致不同启动子牛的GPR54表达存在差异。CCT的启动子效率最高,CTC次之,ATC较低。GPR54基因启动子存在多态性,有选择地招募特异转录因子参与启动和调节GPR54m RNA的表达水平,形成牛早熟性差异的启动子多态性调控机制。4)转录组研究显示,不同初情期牛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分布在免疫系统(6 vs 11)、感染性疾病(14 vs 15)、遗传信息处理(7 vs7)、以及环境信息处理(10 vs 23)4个路径处理上。比较不同基因型牛信号通路显示,CCCCTT型牛通过上调Ca M、BCR和Tp12/Cot基因转录水平,影响促性腺激素基因表达和分泌作用;AATTCC型牛通过下调Ca M、PLD、MKP、RGS2和MMP9基因减弱促性腺激素基因表达和分泌作用。CCCCTT型牛上调Ferritin,AATTCC牛下调Ca BP9K和DMT1,在胚胎成功植入方面存在差异。5)利用公开数据库和STRING分析GPR54互作网络,解析GPR54的蛋白伴侣及在WD和B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PR54与Gn RH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上的蛋白互作,并与UTS2R以及FOXB1和NEUROG2等多个转录因子共表达;TAC3、POMC以及转录因子FOXB1、NEUROG2、ZFPM1和ZSCAN25表达水平与牛GPR54基因不同启动子基因型有关。
其他文献
安庆六白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猪种之一,其肉质鲜美、抗病性强是一座宝贵的种质资源库。但长期以来,安庆六白猪在小群体下出现一定的近交退化,生长速度较慢、瘦肉率低、繁殖力优势不明显、肉品质的稳定性差。本研究通过SSR标记对安庆六白猪现存种猪进行遗传距离梳理,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24头安庆六白猪与6头亚洲野猪进行10X深度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检测两种猪基因组内遗传变异情况,分析安庆六白猪基因组受选择区域及纯合区
开花是植物生命周期中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重要转变。开花时间是一个复杂性状,据报道有许多因子参与开花时间的调控。但目前为止,依旧有许多调控因子未被鉴定,生物学功能也未得到解析。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对拟南芥自然群体的花期变异进行了筛选,鉴定到一个花期调控基因SSF(Sister of FCA)的自然变异,并依托相应的突变体材料,开展了分子机制研究
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是一种无囊膜的ds DNA病毒。近年来,FAdV-4引起的禽心包积液性肝炎综合征(Hepatitis-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HS)广泛流行给我国乃至全球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经济的损失,已成为严重危害全国家禽仅次于禽流感病毒的病原。Micro RNA在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发挥重要的调节
运动量与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密切相关,然而鸡运动量难以度量,制约了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日均步行数做为度量鸡运动量的指标,探究皖南三黄鸡日均步行数性状及其分子机制,开展了以下5个研究:(1)选取600只公母各半体重相似的1日龄皖南三黄鸡,通过脚环计步器记录10至16周龄日均步行数,探讨鸡生长过程中日均步行数的动态变化并分析性别及日龄对鸡日均步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2周龄和第13周龄的
一直以来干旱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生产中通过选用耐旱品种和优化灌溉模式是在水分亏缺条件下保证玉米安全生产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利用两个对干旱耐受性不同的品种,郑单958(H1)和中单909(H2),设置了3种灌溉处理(充分灌溉:FI;开花期灌溉:RI;雨养:RF),连续开展2年(2017和2018)的大田试验,测定了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皖东牛是分布于安徽省东部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方牛种资源,具有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同时具有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特点。在广泛进行人工授精的今天,优良种公牛对牛的遗传进展影响最大,优秀种公牛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理解精子发生的基因调控机制,对于皖东牛种公牛的选育、前期饲养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选择皖东牛3月龄犊牛(未成熟)和3岁公牛(性成熟)各3头,采集睾丸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
蜜蜂是重要的社会性经济昆虫,它们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蜂产品,而且还在为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的授粉服务以及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蜜蜂种群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虽然引起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还未可知,不过很多学者表示可能与农业生产中杀虫剂的使用关系密切。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杀虫剂之一,被广泛用于各种蜜源植物害虫的防治。迄今已经有大量研究从生存、生理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以及质量,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优化,在保障技术工艺水平的基础上,优化安全施工建设。结合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落实智能化、安全化的技术推广,强化技术层面的生产力,结合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安全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应用体系,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机电工程施工的效率,进而保障机电工程施
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总成本的70%以上,提高饲料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剩余采食量(RFI)是衡量畜禽饲料效率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大多数RFI的研究仍集中于商品鸡,对于皖南三黄鸡RFI的研究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全转录组学挖掘影响皖南三黄鸡RFI的关键基因和通路并探究相关非编码RNA(nc RNA)的转录调控机制。共计1008只皖南三黄鸡被选择为实验材料,测定56-98日龄鸡的生长性能和饲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致的辣椒疫病,可在辣椒整个生育期发病,给辣椒生产带来巨大风险。目前,甲霜灵是防治辣椒疫病等植物病害的主要杀菌剂。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该菌对甲霜灵抗性日趋严重。但迄今辣椒疫霉对甲霜灵抗性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给抗药治理带来困难。本研究以SD1亲本敏感菌株为出发菌株,经药剂驯化诱导获得一株抗性突变菌株SD1-9。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和以已公布的辣椒疫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