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的特色果品,因其甘甜爽口、品质优良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香梨贮藏保鲜技术趋于成熟,但其耐贮性本质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阐明库尔勒香梨表皮蜡质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耐贮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新疆特色果品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测定香梨在常温(25℃,相对湿度40-45%、60-65%和80-85%)和冷藏(0±1℃,相对湿度50-55%、70-75%和90-9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的特色果品,因其甘甜爽口、品质优良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香梨贮藏保鲜技术趋于成熟,但其耐贮性本质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阐明库尔勒香梨表皮蜡质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耐贮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新疆特色果品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测定香梨在常温(25℃,相对湿度40-45%、60-65%和80-85%)和冷藏(0±1℃,相对湿度50-55%、70-75%和90-95%)不同湿度环境中蜡质参数、贮藏参数和生理参数的变化,剖析库尔勒香梨表皮蜡质在不同温湿度贮藏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探讨果实表皮蜡质、贮藏生理品质及衰老间的关系。该结果可为表皮蜡质对香梨贮藏保鲜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并为库尔勒香梨果实合成蜡的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温不同湿度贮藏对香梨表皮蜡质总含量、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常温三个湿度贮藏香梨的表皮蜡质均包括烷烃、烯烃、脂肪酸、醇类、醛类、酯类和萜类等组分;在常温贮藏环境中,不同湿度贮藏香梨表皮蜡质的化学组成变化不同,具体表现在蜡质中具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与对照组(25℃,相对湿度40-45%)相比,高湿度环境(25℃,相对湿度80-85%)可显著延缓香梨蜡质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延缓总蜡质含量、烷烃物质和醛类物质的下降,减缓脂肪酸和醇类物质的增加。(2)常温不同湿度下香梨表皮蜡质与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关系:相关性分析得出,常温三个湿度贮藏香梨的表皮蜡质、采后贮藏生理品质及呼吸衰老间存在紧密关联;其中,蜡质中烷烃、酯类和萜类物质与常温贮藏香梨贮藏生理品质的关系最为密切,具体表现在:常温高湿度环境可延缓烷烃和酯类物质的降解,使香梨保持更高的保水能力、更低的腐烂率及更完整的细胞膜,对于果实营养和感官品质的维持具有正向作用,且有助于延缓果实细胞壁的变化以及组织的软化。(3)冷藏不同湿度贮藏对香梨表皮蜡质总含量、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冷藏不同湿度下贮藏香梨表皮蜡中检测到主要物质包括:C29烷烃、1,21-二十二碳二烯、硬脂酸、蜡醇、十八醛、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单反油酸甘油酯、β-生育酚和羊毛甾醇;库尔勒香梨蜡质晶体微观结构为:片状和不规则的卵形结晶;冷藏高湿度贮藏环境(0±1℃,相对湿度90-95%)可延缓总蜡含量、烷烃和醛类物质的降解,以及蜡状晶体数量和形态的变化。(4)冷藏不同湿度下香梨表皮蜡质与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关系:冷藏环境中高含量的烷烃、醛类物质有助于减轻果实的失重率,增强其保水性能;高含量的烷烃、烯烃、醛类物质及总蜡质含量有助于延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总酚等营养物质的消耗;低含量的脂肪酸、高含量的烯烃有助于抑制果实组织软化;高含量总蜡质含量、烷烃物质有助于延缓果实呼吸衰老。冷藏高湿度环境可通过适当保持总蜡含量、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延缓香梨果实成熟和衰老进程。因此,维持稳定的蜡质组成和形态有助于香梨的采后贮藏。
其他文献
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序列愈发呈现出非稳态与非线性特征,在径流预测中通常假定径流时间序列是平稳的,但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序列大多表现出复杂的非一致性,为降低由此而引起的预报误差,如何有效的对径流序列进行预测,构建更高精度的预报模型,是水文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玛纳斯河出山口1956~2014年径流时间序列与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玛纳斯河出山口径流时空变化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开始在部分省份使用。因此对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情况,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核心素养成为生物学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9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对教材作业系统中所渗透
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生物教科书生物学》(2019年版)系列教材将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教材的更新换代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尤其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进行编写的新教材启用后,通过教材习题研究,可以帮助高中生物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后习题,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应用习题进行教学,以达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浙江科技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
寒区水工隧洞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围岩多场耦合和衬砌冻胀问题。为解决寒区水工隧洞在低温作用下孔隙水相变引起的围岩和衬砌冻胀问题,依托新疆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结合现场监测、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基于现场温度监测结果,分别建立低温水热力耦合模型和水-冰相变条件下的围岩-衬砌冻胀模型,分析水-冰相变对耦合作用的影响和相变条件下的围岩冻胀特性,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衬砌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最后针对寒区隧洞存在的冻害现
在当今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培养出一种能够在未知情境中调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心理资源从容应对并解决未知问题的核心素养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目标。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在2016年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自此,中国教育正式迈入核心素养的时代。2018年1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20年进行修订,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
我国高中生物学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最新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然而,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却并不容易。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紧迫,学习科目多,学业任务
在读图时代的到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面世的背景之下,读图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之一。本论文研究目的是调查当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读图能力培养策略。一方面提升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认识以优化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深化生物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方面的研究,推动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发展。本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生物学趣味实验是以兴趣驱动学习动机,在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添趣味性元素,体现为形式上的趣味性和内容上的趣味性,将自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所导致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和严重致死性的肠道系统疾病。自英国于上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PED以来,该病广泛蔓延于世界各地,对全球养殖业和农牧民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追溯到本世纪初期,在PEDV疫苗的成功开发及广泛应用下,该病防治效果显著。2010年PED在我国多地风暴流行,基于经典毒株CV777和DR13制备的疫苗无法对仔猪起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作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属于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所造成的急性、热性传染病。BVDV进入机体能够导致持续性感染以及免疫抑制的后果,且其持续对牛进行感染,会造成牛一直携带此病毒,同时还能够进行排出此种病毒,从而变为传染源,导致BVD的诊断以及防治存在较大的问题。随着近年来的发展,BVDV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