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灭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属于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所造成的急性、热性传染病。BVDV进入机体能够导致持续性感染以及免疫抑制的后果,且其持续对牛进行感染,会造成牛一直携带此病毒,同时还能够进行排出此种病毒,从而变为传染源,导致BVD的诊断以及防治存在较大的问题。随着近年来的发展,BVDV在我国的传播和感染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养殖场,为我国的养牛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BVDV在养殖场造成的感染,最基本的措施就是进行疫苗的注射。目的:本研究以致细胞病变型BVDV标准株NADL毒株为研究对象,借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手段,初步探索过氧化氢灭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条件,并且制备过氧化氢灭活疫苗,对接种疫苗的动物血清中BVDV特异性Ig G抗体消长规律、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中和抗体效价的结果展开全面的分析,同时与甲醛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效果比较,为该病的防控及灭活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将BVDV NADL毒株接种至MDBK细胞中,进行病毒的扩繁,经过超滤浓缩后提高毒株滴度并进行TCID50的测定。对过氧化氢溶液灭活BVDV NADL毒株的温度、时间及浓度的最优条件进行探究,并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检验灭活病毒液的稳定性。根据灭活最优条件制备过氧化氢灭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疫苗,经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检验后免疫昆明小鼠。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通过间接ELISA方法对小鼠血清中BVDV特异性Ig G抗体、细胞因子IFN-γ和IL-4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中和抗体试验检测血清中针对BVDV的中和抗体水平,同时与甲醛灭活疫苗组、PBS对照组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来完成对过氧化氢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结果:通过培养MDBK细胞来对BVDV NADL毒株进行扩繁,多次回收病毒液后,于超滤管中通过高速离心进行浓缩,测定毒价为106.6TCID50/0.1 m L,提高了制备疫苗所需病毒液的抗原量,用于后续灭活病毒液条件的探究。通过对过氧化氢完全灭活BVDV NADL病毒液的浓度、时间及温度的最优条件的摸索,及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的验证的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27°C、2h的条件下被3%的过氧化氢完全灭活。过氧化氢灭活的BVDV NADL病毒液与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制成的疫苗经检验,其物理性状合格,安全。3组昆明小鼠分别被注射等量的PBS、过氧化氢灭活疫苗和甲醛灭活疫苗,间接ELISA方法对BVDV特异性Ig G抗体进行检测,过氧化氢灭活疫苗组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甲醛组和PBS对照组。对免疫小鼠Th1型、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定量结果分析得到,过氧化氢灭活BVDV疫苗能够诱导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但是与甲醛灭活疫苗组的免疫小鼠血清中相比差异不显著。中和抗体试验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灭活疫苗在第42d的BVDV中和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25。结论:过氧化氢作为一种强力的氧化剂,可以快速灭活RNA和DNA病毒,并且对抗原结构或免疫原性的损害最小。本研究以BVDV NADL毒株制备了过氧化氢灭活疫苗,它能够刺激免疫小鼠产生高水平的BVDV特异性Ig G抗体,使机体产生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中和抗体并诱发一定水平的细胞免疫反应,与传统的疫苗灭活方法如甲醛相比是非常有效的灭活方法。由此能够为我国BVDV灭活疫苗的研究开发以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工作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撑与具有实践价值的指导。
其他文献
生土建筑由于造价低廉、冬暖夏凉、资源能耗低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作为我国村镇地区居住建筑的重要传统形式将长期存在。针对生土材料强度低且以水泥、粉煤灰等材料为主的改性方式破坏了生土可再生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归田性的理化改性方案,其“归田性”指对环境无污染的废弃改性生土可二次回归农田并继续用于农业种植,实现资源再利用。本文将围绕基于归田性的生土材料理化改性技术方案展开研究,结合改性方案对生土砌体力学性能、生
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序列愈发呈现出非稳态与非线性特征,在径流预测中通常假定径流时间序列是平稳的,但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序列大多表现出复杂的非一致性,为降低由此而引起的预报误差,如何有效的对径流序列进行预测,构建更高精度的预报模型,是水文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玛纳斯河出山口1956~2014年径流时间序列与气象要素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玛纳斯河出山口径流时空变化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开始在部分省份使用。因此对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情况,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核心素养成为生物学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9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对教材作业系统中所渗透
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普通生物教科书生物学》(2019年版)系列教材将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教材的更新换代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尤其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进行编写的新教材启用后,通过教材习题研究,可以帮助高中生物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后习题,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应用习题进行教学,以达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浙江科技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
寒区水工隧洞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围岩多场耦合和衬砌冻胀问题。为解决寒区水工隧洞在低温作用下孔隙水相变引起的围岩和衬砌冻胀问题,依托新疆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结合现场监测、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基于现场温度监测结果,分别建立低温水热力耦合模型和水-冰相变条件下的围岩-衬砌冻胀模型,分析水-冰相变对耦合作用的影响和相变条件下的围岩冻胀特性,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衬砌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最后针对寒区隧洞存在的冻害现
在当今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培养出一种能够在未知情境中调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心理资源从容应对并解决未知问题的核心素养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教育目标。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在2016年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自此,中国教育正式迈入核心素养的时代。2018年1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20年进行修订,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
我国高中生物学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最新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然而,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却并不容易。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紧迫,学习科目多,学业任务
在读图时代的到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面世的背景之下,读图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之一。本论文研究目的是调查当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读图能力培养策略。一方面提升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认识以优化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深化生物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方面的研究,推动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发展。本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生物学趣味实验是以兴趣驱动学习动机,在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添趣味性元素,体现为形式上的趣味性和内容上的趣味性,将自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所导致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和严重致死性的肠道系统疾病。自英国于上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PED以来,该病广泛蔓延于世界各地,对全球养殖业和农牧民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追溯到本世纪初期,在PEDV疫苗的成功开发及广泛应用下,该病防治效果显著。2010年PED在我国多地风暴流行,基于经典毒株CV777和DR13制备的疫苗无法对仔猪起到有效的免疫保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