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超声波微时延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检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再加上其具有穿透性强、无损、非介入等优点,超声波检测技术在许多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超声波进行微参量检测时,其一般原理为被测参量的变化引起超声波声速的变化,最终转化为超声波传播时延的变化。因此在利用超声波进行精确检测时,通常通过检测超声波时延的精确变化来得到被测参量的变化。然而研究表明,被测参量变化引起的时延变化量很小,属于微时延,传统的超声波检测电路很难对其进行检测。   目前,制约超声微参量检测技术实用化的关键因素是超声波微时延检测精度不高。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本文采用基于回振法的时延扩展技术对超声波微时延进行扩展,同时设计以DSP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的控制电路控制超声波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对超声波微时延进行精确检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相移的超声波回波信号调理电路时延特性研究方法,通过对超声波回波信号调理电路相频特性建模和仿真得到其相移特性,研究其相移特性对超声波传播时延的影响规律,并对TMS320F2812控制电路的检测结果进行补偿,以期’达到提高超声波微时延检测精度的目的。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分析和研究超声波微时延检测的原理、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超声波微时延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基于回振法的时延扩展技术对超声波微时延进行扩展;   (2)设计超声波回波信号调理电路,研究其时延特性,得到由于超声波回波信号调理电路相移引起的超声波时延误差,并提出补偿方法;   (3)设计TMS320F2812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完成TMS320F2812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4)设计超声波微时延检测系统的主程序及各子程序流程图,完成系统软件编写;   (5)搭建实验平台,首先对超声波回波信号调理电路的性能和时延特性进行验证,然后以拉伸试件的拉伸应力为被测对象,检测其拉伸应力所引起的超声波微时延,验证本文所述的超声波微时延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叉车在现代物流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门架作为叉车的主要装置,其好坏关系着叉车的好坏,因此有必要对门架进行专业性的测量。目前在国内外更多的是采用激光测距仪对叉车门架的垂直移动距离和速度的检测。测试内容少,不能全面反映叉车门架的性能。鉴于此,门架综合测试系统采用具有光源明亮、体积小、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直流供电、安全可靠等一系列优点的LED光源作为发光光源。利用液压站驱动叉车门架的升降、侧移及倾斜运
随着微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体积小、能耗少、可靠性高等优点的金属微器件在军工、医疗、精密仪器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同时,采用光刻和微电铸工艺来制作金属微器件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了微接电开关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同时研究了基于光刻和微电铸制作微开关时的工艺难点,随后开展了具有高深宽比结构的镍制微接电开关的制作工艺研究,通过借鉴微开关的制作工艺继而开展了铜微光栅的制作工艺研究。
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设计过程中像差、衍射极限、拉赫不变量等内在约束,外部干扰所产生的像质退化现象也是不能忽略。对于激光器等以聚焦为目的的光学
近年来,微纳米技术在国内外得到飞速发展,对现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超高分辨率仪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多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微纳米领域里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工具。其中AFM因其不受被测样品导电性能的限制以及优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微纳米领域。目前,世界上现有的AFM,其探头大多数都使用单一的扫描器,只能
纳米纤维在过滤、锂电池隔膜、催化和微纳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巨大。基于电液动力学的传统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产量极低与当前强劲需求矛盾巨大,且现有批量电纺制
期刊
近几年,射频识别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扩大企业经济效益,强化公共安全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来源于某市地铁自
电镀电源是电镀行业的关键设备,随着电镀行业的发展,电源的输出功率日益增加。电镀工艺要求电源工作稳定性好、恒压恒流精度高、上镀时间快,并且满足低压大电流的要求。目前国内
AC313型直升机机身的主要材料为蜂窝夹层复合材料。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常为多层结构且具有各向异性,在研究应力损伤过程中,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对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行监测。
该文介绍了ECRH系统的整体结构,重点在于负高压电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通过对大功率四极管的建模,分别运用PSPICE软件和MATLAB-Simulink软件对四极管组成的MOD/REG反馈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