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口花岗岩体出露于江西乐安县咸口村-丁元水库一带,位于大王山-于山铀多金属成矿带(与花岗岩有关)的北端,其北部约15 km为处于赣杭铀多金属成矿带西南端的特大型相山铀多金属矿田(与火山-次火山岩有关)。在咸口岩体内部已发现多处放射性异常,岩体旁侧发现罗山小型铀矿。因此,本文选取咸口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年代学及含铀性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成因、形成构造环境及其与周边铀矿床的关系。咸口岩体出露面积约为24km2,由店元单元中粗粒巨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横岗单元中粗粒少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上店元单元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排前单元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组成,店元单元中有暗色铁镁质包体。咸口岩体四个单元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31.3±2.6Ma、234.8±2.8Ma、234.8±2.5Ma和234.5±2.9Ma,形成于中三叠世,属印支期花岗岩。咸口岩体属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具高硅、富碱、富钾特征,包体相对贫硅,富铁镁质。除排前单元外,其他三个单元具有相似的稀土、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富集不相容元素U、Rb、Th、K、Nd、Hf等,亏损Ba、Sr、P、Ti、Nb,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海鸥型,排前单元因流体富集,稀土、微量配分异常。Sr-Nd-Pb同位素特征研究发现,岩体的初始锶(87Sr/86Sr)i处于0.7082~0.7120,εNd(t)值介于-7.07~-8.10,Nd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1585~1669Ma,在Pb同位素组成图解上,所有样品均落于地壳与地幔演化线之间,说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元古代地壳,并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根据岩体的岩石组合、岩体构造特点、矿物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咸口岩体成因类型属于S型-铝质A型过渡型花岗岩,可能为华南三叠纪岩石圈拆沉引发后造山运动,致使岩石圈和地壳伸展、减薄,热软流圈上涌引起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加热和地幔流体注入地壳,致使升温减压的下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咸口岩体具有较高的铀丰度背景值,平均为15.46×10-6,属富铀花岗岩体,且其铀含量明显高于本区地层及其他年代花岗岩体的铀含量。U、Th含量的变异系数(Cv(U)=47%,Cv(Th)=36%)。各单元的U、Th相关系数和Th/U值分别为:店元r(Th、U)=0.65,Th/U=3.10;横岗r(Th、U)=0.26,Th/U=2.82;上店元Th/U=1.29;排前r(Th、U)=0.29,Th/U=1.68。且咸口岩体与其他华南印支期产铀花岗岩在岩性、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蚀变情况等方面较一致,指示咸口花岗岩岩体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潜力。在咸口岩体与乐安岩体的接触带上已发现罗山铀矿床,其铀源很可能来自咸口岩体;并由此猜测相山铀矿田深部可能存在印支期富铀花岗岩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