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住区的安全性研究——以大连市地区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ya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住区的犯罪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一直以来,人们都将犯罪归结为社会,经济问题,但实际上犯罪现象与空间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环境设计能够影响犯罪的发生和人们的安全感。良好的设计虽然不能预防所有的犯罪问题,但是可以消除某些诱发犯罪的因素,为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创造条件。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在国外已经倡导运用了几十年,并有着相当丰富及成功的经验,而在我国,此领域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因此研究我国“居住区空间环境与安全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CPTED形成至今,伴随着它的是持续不断的争论,大致分为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大部分外来陌生人是安全的,主张建设开放性的街区式住宅,让外来人流和当地居民共同对住区进行监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陌生人是危险的源泉,主张建设有较强封闭性的居住小区。 根据这些争议性的问题,笔者确定了本文实例研究的内容和框架,之后对人连的约43个居住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和资料收集。由于公安机关对犯罪资料保密,本文主要从居民的安全感着手,通过安全感评分的差异分析各种因素对于我国居住区安全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实例研究分为城市整体性研究和居住区的空间构成特征研究两部分。城市整体性研究是在明确了经济,居民社会结构,住区管理等因素对于居住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后,重点研究了城市的道路结构、街廓尺度对于居住安全性和居民安全感的作用,即居住街区和居住小区其各自的安全性特点,并将这两种居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居住区的空间构成特征研究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住区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出了影响居住街区和居住小区安全的空间构成特征。 研究结论肯定了空间环境因素对于居住安全的间接作用;并结合我国现状得出对于争议性议题的研究结果;最后提出我国安全居住区的空间设计导则。
其他文献
当代建筑师们在不断探索着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建筑形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心理因素在建筑设计中所起的作用。窗口空间作为联系建筑室内外空间的一个基本元素,既能
学位
学位
历史街区形象由无形的规划理念、文化内涵和有形的物质景观、居民行为构成,包含了历史街区更新与改造的主要内容。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部分历史街区采取高强
高架路桥下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空间,它依附于高架路桥而出现,并随着高架路桥的不断兴建而在城市中大量出现,给人们的传统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在我国现阶段,高架路桥的修建
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等32个县(市、区),使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损失[1],特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比例的增加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一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现阶段养老的刚性需求。在医疗资源紧缺与养老设施较为混乱的背景下,将养老资源
在全国各地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日新月异。但城市逐渐失去自身特色,城市建筑风格杂乱无序,城市间的可识别性越来越小。文章通过对现代城市建筑风格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剧增,苏州古城在扩张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拥挤,居住环境日益恶化,面对经济发展的诱惑,大量拆毁原有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体现历史脉络的传统建筑,而以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在众多城市中拥有各类遗址空间,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更新步伐加快,历史遗迹的空间也越来越局促,遗址保护开发的问题也日益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