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时间机器》及清末民初时期杨心一的汉译本为例,研究意识形态对科幻小说翻译策略的影响,通过系统、全面地对比分析原文与译文,旨在从一个侧面—科幻小说翻译,体现清末民初时期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巨大影响。 意识形态是观念的学说,源于社会存在。巴斯奈特、勒菲弗尔、蒋骁华、杨宪益夫妇等学者的翻译研究或翻译实践表明翻译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翻译策略,作为翻译的一个方面,必然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清末民初时期,译者在译介国外作品时,由于深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或出于救国救民的目的,往往难以全盘接受西方原著所传递的信息与文化,遂以译意与达旨作为其主要的翻译策略,因此,译者在翻译时经常对原文进行删节、增添、改译等处理,主要体现在转译、译创结合以及译评合一。 虽然从意识形态角度对清末民初时期的翻译已有许多研究,但从该角度对科幻小说翻译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采取对比原文与译文的研究方法来证实清末民初时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科幻小说翻译策略的影响。本文从脱译与改译两方面来分析杨心一的汉译本《八十万年后之世界》。脱译指“跳脱不译”之意,从称谓翻译、新科学技术相关的内容以及论理过程与对话这三方面进行论述。改译即改变原意之译,文中从描写内容、文化负载词以及行文需要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杨心一在翻译这些内容时,一方面只译益于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容,另一方面在翻译时会将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内容进行脱译与改译。 研究发现,杨心一在翻译《时间机器》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是译意与达旨,这是受清末民初时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因此通过证实清末民初时期意识形态对科幻小说翻译策略的影响,说明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