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行为与成绩的关系调查分析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多维度的视角探究在EFL环境下大学生的课堂行为差异是什么,并试图用客观的量性数据和丰富的质性资料对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心理、生理、社会、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做横向和纵向兼用的深入分析。首先采取随机抽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边远欠发达地区的30所不同类型人学抽取了1660名学生作为受试样本,从中把受试者分为总样本组,高/低分组三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采集三组受试者课堂行为。统计分析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三组英语课堂行为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三类受试者课堂行为各个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由此说明他们的课堂行为倾向。第二步,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大样本受试者之间以及高/低分组样本之间的课堂行为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说明他们之间差异。第三步,用“多元回归”分析和“课堂观察”数据来说明课堂行为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在行为要素、认知要素和情感要素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以视觉型、独自型、模仿型以及外在动机型课堂行为为主;除认知要素外,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行为要素和情感要素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行为要素上,高分组偏向于口头型课堂行为表现,而低分组则偏向于独自型课堂行为表现;在情感要素上,高分组偏向于内在动机型,而低分组偏向于外在动机型;自信和口头参与两项课堂行为与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关系;由于受不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A与B这两个班级入校时英语成绩相当的班级,通过两年的学习,两个班级的课后课中学习行为表现不同,其学习效果相差较大,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习行为产生对成绩正/负面的影响。最后,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课堂行为表现以及跟成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本研究不无缺陷,但希望它能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有一定帮助。
其他文献
关于造成英语动词语义变体的原因,历来是语言学界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分析主要从意象和图式出发,多聚焦于视角和突显的不同以及隐喻机制而造成的一词多义现象,语
19世纪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内战的爆发使得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与观念等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学创作也相应表现出新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一时期交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诗歌艺术家,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这一称谓既肯定了诗人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传达了诗人诗歌创作的风格特征。通过阅读诗人不同阶段的诗
作为典型的关联词之一,汉英因果连词有着各自的语法化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共性和差异。本文基于语法化理论以及各时期的语料,具体分析了三个问题:(1)汉语因果连词(因为)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