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保青工艺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竹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光热等因素会由原本的绿色变为黄色或灰色,降低了美观度,影响其使用。本论文对慈竹颜色保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讨了慈竹最佳保青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保青处理相关机理,并对保青处理后竹材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T1和PT2处理对慈竹均有保青效果。预处理后,使用2%的PT1配合浓度为2%的H3PO4,在60℃下处理3小时,处理后慈竹色度a*值为-9.92;使用0.25%的PT2在60℃下处理1小时,处理后的慈竹色度a*值为-11.44,均展现了优异的慈竹绿色保持效果。2、经过PT1和PT2保青处理后的慈竹颜色有较好的室内外耐久性。经过42天室内耐久测试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下经过PT1处理的慈竹样块色度a*值由-9.92上升到了-9.78,经过PT2处理的慈竹样块色度a*值由-11.05增加到了-6.97,表明PT1混合酸性助剂处理方式具有较好的室内绿度保持效果;在室外18天测试后,经过PT1处理的慈竹样块色度a*值为-7.37,经过PT2处理的慈竹样块色度a*值为-3.96,表明PT1较PT2有更好的室外绿色耐久度。3、预处理能够去除慈竹表面蜡质层和含硅物质,慈竹颜色得以保持原因可能是铜离子替换镁离子形成稳定的叶绿素铜。使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TG-FTIR和叶绿素观察保青处理前后慈竹变化,分析保青处理的机理。通过扫描电镜发现预处理能够使慈竹表面形成粗糙多孔,使药剂得以进入内部产生反应;能谱分析表明,预处理能够去处慈竹表层含硅物质,使用PT1处理后慈竹表面铜离子增加,镁离子减少,可能是铜离子替换镁离子生成稳定的叶绿素铜使得绿色得以保留;通过TG-FTIR得知预处理能够有效的去除慈竹表层的蜡质层。叶绿素分析表明,对比新鲜绿色慈竹和未处理慈竹,通过PT1和PT2进行保青处理后叶绿素得到了保留,并且可能转为脱镁叶绿素。4、PT1和PT2进行保青处理对慈竹力学性能影响小。通过处理后慈竹与未处理慈竹将进行物理力学实验对比表明,经过PT1和PT2处理的慈竹与未处理的慈竹的顺纹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61.03 Mpa、79.65 Mpa和71.83 Mpa,横纹抗压强度分别为6.51 Mpa、11.62 Mpa和5.99 Mpa,顺纹抗拉强度分别为279.22 Mpa、252.44 Mpa和246.99 Mpa,顺纹抗剪强度分别为62.05 Mpa、70.41 Mpa和69.53 Mpa。慈竹处理前后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差异较小,表明慈竹保青处理对慈竹本身力学性质影响不大。5、通过对PT1和PT2保青处理的慈竹防霉测试表明,未处理慈竹竹青在第8天长满霉菌,竹黄在第17天长满霉菌。经过PT1处理后的慈竹竹青在第17天被霉菌布满,而竹黄表现出了一定的霉菌抵御效果,在第17天霉菌仍未长满。经过PT2处理的慈竹竹青、竹黄分别在第10天和第17天长满霉菌。结果表明慈竹竹黄防霉效果优于竹青,PT1处理能够较好的抑制霉菌生长,尤其在竹黄层效果更为明显,且保青处理对慈竹哈茨木霉防治无劣化效果。
其他文献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能够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缓解能源危机,逐渐成为全球一大热点。而能量管理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各部件合理工作提高车辆燃油利用率,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强化学习良好的自学习优化能力,建立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功率分流式HEV工作模式,制定了基于规则的逻辑门限能量管理
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发以来,五大核心素养就成了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对教学进行评价、课堂如何设计与呈现才能更好的落实核心素养是广大化学教育者关心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多,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一套完整的高中化学课堂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一线化学教师进行教学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由于其风险源、风险受体等的复杂性、累加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评价结果存在模糊性,成为当前环境风险评估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熵权理论和集对分析理论耦合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价模型,以集对分析理论为依据,建立多元联系度,对风险评价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进行统一处理,为进一步的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结合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造成重庆市建筑废弃物大量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处置是当前重庆市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建筑废弃物处置问题的发展趋势。而重庆市当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资源化处理厂规划布局不当是一大主要原因。由于规划布局不当,造成了生产原料来源不足,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环境影响评价难以通过等诸多问题。精准分析重庆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并对重庆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好氧颗粒污泥(AGS)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然而,由于该技术造粒时间长、颗粒稳定性低等因素,好氧颗粒技术始终无法在废水处理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为加速好氧颗粒的成粒,学界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例如生物强化、接种颗粒污泥和添加载体介质。本论文同样基于此目的,从底物基质入手,考察采用交替负荷运行反应器方式对好氧造粒的促进作用及运行效果,为解决好氧颗粒在工程应用中造粒速度慢的问题提供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逐,国家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日渐增加。特别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横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在持续性、系统性地改革和优化,各种建筑法律法规、规范制度亦逐趋完善。在建筑市场的当下,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项目参建各方的合同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化,尤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业主方合同管理能力差异化更为突出,造成参建各方损失及纠纷频频。在项目管理中,处
本研究以黄肉桃‘中桃金蜜’、‘锦香’为试验品种,白肉桃‘白如玉’为对照品种,测定花后果肉颜色转变的三个关键时期果肉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探究桃果肉色素成分及变化规律;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果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基因;通过Q-PCR验证,确定筛选出的果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基因的数据可靠性。依据以上结果,综合分析桃果肉黄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桃果肉色
中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是人工林中面积较大的树种之一,马尾松的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瘠薄,一直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群落演替的造林先锋树种,但是由于经营模式为单一树种纯林,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针对长江上游马尾松纯林这一现状,开展混交化改造试验研究。试验开展于2011年10月,选择宜宾高县39a成熟马尾松人工林,经人工砍
鱼类生殖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相关的功能分子不仅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研究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也可为探究鱼类多倍化进化提供有意义的研究切入点。本实验是以鲫鲤杂交品系鱼为研究对象,包括原始亲本红鲫(RCC)和父本湘江野鲤(CC)、及异源二倍体鲫鲤杂交一代F1(F1)和多倍化子代异源四倍体鲫鲤(4n AT)。对转录活性标记因子RNA polymerase Ⅱ CTD repeat YSPTSPS(phosphor
前期研究表明ATP竞争性小分子抑制剂SP600125引起有丝分裂前期阻滞而导致核内有丝分裂,可体外高效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SP600125对鱼类发育的影响;结合SP600125能够有效阻断有丝分裂这一特性,探究利用其制备鱼类离体培养细胞和鱼类活体肾脏组织染色体标本的可行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SP600125孵育受精卵显著影响胚胎发育进程并导致胚胎高死亡率,同时伴随着畸形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