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性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观体系中不愿或拒绝与其它价值进行交易的一类价值。目前对保护性价值观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特性探讨方面,对其在具体领域的内容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在当前中国大学生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从中国文化下“关系取向”的特征出发,研究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保护性价值观的内容和特征。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同时结合专家组讨论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三对亲密关系中的保护性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访谈法、开放式问卷法和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保护性价值观问卷》。本问卷共有六个分问卷,分别为:《恋人关系他向评定问卷》、《亲子关系他向评定问卷》、《亲密友谊关系他向评定问卷》、《恋人关系自向评定问卷》、《亲子关系自向评定问卷》和《亲密友谊关系自向评定问卷》。对六个分问卷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确定各问卷的内部结构,并检验其信效度,形成最终的施测问卷。大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2份,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保护性价值观的整体状况和特征,并探讨了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保护性价值观可以从亲密关系的六个人际关系侧面进行评价:在与恋人关系中,个体认为关系对方应持有的保护性价值观念,包含伦理道德保护、未来发展保护、面子保护和性格保护四个维度;在与父母关系中,个体认为关系对方应持有的保护性价值观念包含社会道德保护、父母关系保护和亲子关系保护三个维度;在与亲密朋友关系中,人体认为关系对方应持有的保护性价值观念包含友谊关系保护和社会道德保护两个维度;在与恋人关系中,个体认为自己应持有的保护性价值观念包含道德责任、关系原则和爱情价值三个维度;在与父母关系中,个体认为自己应持有的保护性价值观念包含亲爱之孝和敬畏之效两个维度:在与亲密朋友关系中,个体认为自己应持有的保护性价值观念包含伤害性行为和一般原则两个维度。2.在保护性价值观的特性方面,本研究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绝对性弱化的假设,同时也证明了保护性价值观内部存在保护程度的差异;同时,各分问卷的维度结构说明,保护性价值观并不是道德观念的子集,而是一个多维结构。3.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保护性价值观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专业、年级和家庭所在地等因素上不存在差异。由于保护性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无法对这些差异的原因做出肯定的回答,这也正是未来保护性价值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