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呼唤,家的回归:论《第五个孩子》中家庭伦理的迷失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是二战后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人生经历丰富而传奇的她,终生关注社会生活;以深邃的思想锋芒探索社会问题;以艺术家的热情与想象丰富其艺术创作;不胜枚举的作品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她对社会和人生独特的发现与见解。   《第五个孩子》(1988)是她的一部优秀作品,被称为“小经典”。在《第五个孩子》中,莱辛以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困顿为切入点,描写了在现代文明的荒原中家庭伦理的迷失,间接地表达了她对当代文明社会中家庭伦理失衡的忧思。   从古至今,文学都是一种富有特点且不可替代的道德思考形式,并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Goldbeerg,1993)。以聂珍钊教授为代表的一些中国学者们,在传统道德批评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新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实现文学伦理价值的回归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运用文学伦理批评方法对文学经典进行解读已屡见不鲜,本文尝试以家庭伦理为理论依据,从现代女性的视角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五个孩子》中所体现出的二十世纪后期英国的家庭伦理关系,即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从分析以上关系的淡漠,揭示英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家庭伦理迷失,挖掘莱辛的道德意图及该小说的深层伦理意义。笔者希望以此带给现代人们一些家庭伦理道德启示。   论文共分六个章节。   第一章是论文的引言。本章简单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论文的结构;同时,简要介绍了莱辛和《第五个孩子》。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集中介绍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并回顾了国内外对《第五个孩子》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是以家庭伦理理论为支撑,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小说中夫妻、亲子、兄弟姐妹三个方面的关系讨论家庭伦理迷失所造成的家庭悲剧。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小说主题思想,即:呼唤家庭之爱,渴望社会和谐。   第四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家庭伦理迷失的因素。1.社会因素:二战后三次经济危机席卷英国社会,经济危机必然带来整个社会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变化。2.个人因素:大卫痛苦的童年以及海瑞被溺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日后在面对家庭困难时伦理的迷失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五章主要论证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与其所表现伦理主题之间的统一关系。作者采用可信的叙述方式和含蓄的叙事修辞与小说主题互为契合。可信的叙述令读者感觉更为客观真实,在作者的引导下,读者逐步判断出小说的家庭伦理意图与价值。含蓄的叙事修辞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来品味其所蕴涵的深层次意义。   第六章是结论,旨在总结全文并阐释本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第五个孩子》中家庭伦理的迷失,指出莱辛的家庭伦理意图:只有夫妻和谐、亲子慈爱、手足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从而获得永久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其他文献
词义学习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从理论上讲,词汇量越大,语言表达能力越强。但部分英语学习者对绝大多数词汇的词义仅限于辨认式掌握,对需要复用式掌握的核心词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术创作中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新的美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性质与价值之一。“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
以学习自动机为数学模型,结合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建立一种人工感知运动系统,称为感知运动自动机(SMA).该系统包括感知状态集合、动作集合、感知运动取向性映射集合等9部分.
邝丽莎是美国当代重要的华裔作家之一,其作品《上海女孩》一经发表,便连续数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轰动美国文坛。在这部小说中,邝丽莎通过感人肺腑的个人故事和独
冲突性话语指因交际双方在交流时发生分歧而产生的一种话语。话语发生冲突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但一直未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国内的研究更是较少,而在日常交际、访谈或会话中,我
宋代李唐所作《村医图》属于风俗人物画,作者采用纤巧清秀的表现手法,用笔细致精致,采取刚劲的线条转折,勾勒出村医为民治病的形态。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的人物表情,张大的嘴
《耻》是南非著名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M.Coetzee)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耻》在其发表当年——1999年曾为库切再度赢得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   这部作品以南非
光纤加速度传感器凭借其优势,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固定梁的光纤传感器,其利用细径高数值孔径单模细光纤盘贴在梁上,形成传感
21世纪,中国学者在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方面的研究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实际上,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而且它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