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课前导读正式命名为“预习”,鲜明地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是在将助读系统的主体明确为学生的基础上,提示学生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一改编更体现了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目标追求。然而,现实的初中语文预习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忽视课前预习,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往往脱离“预习”提示,很显然,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不重视预习是存在问题的。那么,改善并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便成了当务之急。故笔者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预习,并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进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研究主张。本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首先,笔者从理论层面廓清了“预习”“阅读”“阅读教学”的概念,并辨析了三者关系,明确了语文预习体现了语文阅读的主旨,意在落实阅读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明确预习符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标要求,其目标指向养成独立阅读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又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的呈现与内容进行分析,了解“预习”的编写意图,并以此明确预习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存在的环节。最后,通过对新课改后初中语文预习研究成果的整理与综述,笔者发现关于初中阶段语文预习的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对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预习策略研究,进而证明本文的研究是有价值的。第二章,通过实际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情况并不乐观,存在教师布置预习任务随意、学生预习情况不佳、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等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欠缺对预习的理论认知、忽视对预习提示的研究与运用以及缺少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评价。为解决当前初中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第三章立足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出立足教材,设计预习任务单;多写预习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组织语文预习活动,在交流合作中亲近文本阅读;课堂阅读教学渗透预习方法指导;在后续教学中实施预习评价的具体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