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历程,进而分析社会主义辩证法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强调其在建国后各历史阶段的治国方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张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探究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辩证法因子,更好地指导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的种种纷繁芜杂的关系分为思想关系和物质关系,指出人们的思想进程取决于客观事物的进程,并把物质关系最后归结为生产力发展的高度,这就给人们科学地把握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指出了一条道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趋向进行缜密的科学研究并进而提出大胆的推测和设想,他们虽没有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历,却借助哲学的思辩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散见于多部经典著作当中。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中国建立后,怎样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这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和固定模式可循,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巧妙运用社会主义辩证法综合协调好改造中各方面的关系,制订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基本架构,并将这些认识上的成果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很好地处理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与补充的关系,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利用外部条件的关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均获得了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集思广益,从宏观层面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确定了总的路线和方向,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以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其他文献
永明延寿是五代末宋初佛教的集大成者,他以“一心"融通禅教,倡导禅净一致、万善同归,对宋代以后直至当今中国的佛教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禅净合一”是在禅门流弊甚
霍布斯是十七世纪一位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影响了现代政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他对传统理性的怀疑导致他抛弃了古典哲学中超越性的自然理性概念和“人是理性动物”的理论预设,转而
自然权利观念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自然法阶段,近代启蒙时期的自然权利观念阶段,现代的自然权利观念阶段。 自然权利思想在古希腊时期既已有之,在古希腊,斯多葛学派
在当代,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一体化趋势明显,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我们将其合称为“科技”。科技的产生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科技是人的实践方式之一,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科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早已进入“科技文明”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造福了全人类,但也呈现出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一面,对科学技术进行人学阐释是区别于对科学技术进行机械化的物性分析,深入探讨了科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经济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国所采用的发展模式也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和弊端,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