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历程,进而分析社会主义辩证法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强调其在建国后各历史阶段的治国方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张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探究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辩证法因子,更好地指导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的种种纷繁芜杂的关系分为思想关系和物质关系,指出人们的思想进程取决于客观事物的进程,并把物质关系最后归结为生产力发展的高度,这就给人们科学地把握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指出了一条道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趋向进行缜密的科学研究并进而提出大胆的推测和设想,他们虽没有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历,却借助哲学的思辩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辩证法思想,散见于多部经典著作当中。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中国建立后,怎样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这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和固定模式可循,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巧妙运用社会主义辩证法综合协调好改造中各方面的关系,制订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基本架构,并将这些认识上的成果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很好地处理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与补充的关系,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利用外部条件的关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均获得了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集思广益,从宏观层面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确定了总的路线和方向,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以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