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化建设推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迅速发展,集聚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辐射中小城市的作用日益明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高校作为城市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显现与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并支撑城市产业发展。本研究以“辽宁省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发展策略”为研究主题,一是对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进行文献分析、政策梳理及实践成果总结。二是选取产业集群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高等教育边缘——中心理论,为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的必要性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三是对辽宁省产业发展现状,辽宁省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实例的成效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辽宁省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的模式,包括校企联盟组织运行高校与产业合作;校地人力资源共建催生高校与产业合作;开放共享科技资源支撑高校与产业合作;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与产业合作四种模式。四是对辽宁省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问题包括辽宁省高校与中小城市企业的合作缺少积极性,参与产业升级的成果转化率低,服务企业转型的动力不足;成因包括辽宁省高校服务国家和省域战略需求不够全面,服务中小城市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功能弱化,服务中小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不足。五是提出了辽宁省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发展策略,以沈阳经济区四类中小城市为例,分类设计,包括辽宁省高校为市辖区培养创新型产业人才、提升创新型产业技术,与市辖区共建创新型产业合作平台;为地级市培养主导型产业人才、提升主导型产业技术,与地级市共建主导型产业合作平台;为县级市培养特色型产业人才、提升特色型产业技术,与县级市共建特色型产业合作平台;为中心镇培养扩容型产业人才、提升扩容型产业技术,与中心镇共建扩容型产业合作平台。通过系统性地开展“辽宁省高校与中小城市产业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不仅为区域高校的校地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区域高校与城市群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