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越发好奇,迫切想要了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全球化趋势,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中国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因此,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外宣翻译工作变得愈加重要。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政治文献的翻译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基本国情的重要来源。然而政治文献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同时带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烙印,此类文本的翻译难度很大,对其译文的准确性要求极高,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否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本文以《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的第一章作为文本。《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分阶段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领域思想的变化和发展。第一章主要研究新中国刚建立时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思想,经检索查询,目前为止尚未出现该文本的英译本,系首次翻译。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侧重对此类文本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多次翻译实践,完成了本次翻译项目。本文主要以文本类型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赖斯的文本类型论和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了解到了政治文献不仅属于信息型文本,同时兼具表达和感染功能,在翻译时既要准确无误地传递原文信息,而且还要充分显示出原文的特色。本文还原了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原文文本分析、译后审校,为同类翻译实践提供具体操作参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总结了政治文献翻译的四大特点——准确性、政治性、时效性、中立性,意识到了准确性对于政治文献翻译的重要性,不仅要注意语义的准确,还要保证语气的准确,同时译者要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政治头脑,与时俱进,在翻译中应保持中立态度。本文还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词类转换法、减译法、增译法、合句法、转态译法,以提高翻译质量。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向世界宣传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