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析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探讨栀子苷干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代谢紊乱的机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ionk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技术应用于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颈静脉及关节腔部位取样,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建立代谢组学分析平台,研究AA大鼠发病过程中颈静脉血液(Jugular blood,JB)及关节滑膜液(Synovial fluid,SF)的代谢变化,并从代谢组学的研究角度探究中药栀子抗炎免疫有效成分栀子苷(Geniposide,GE)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复制R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A模型组、GE给药组及阳性药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连续给药两周,观察各组大鼠继发性足爪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的变化,病理学切片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的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IL-10、TNF-α及RF的水平。建立AA大鼠JB及SF的微透析取样方法,收集两种生物基质透析液样品,建立两种生物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的UPLC-Q-TOF-MS~E分析方法,获得样本的代谢轮廓图谱及原始数据文件。结合Progenesis QI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匹配在线数据库,初步鉴定生物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S~E模式二级质谱信息验证代谢物的结构,分别筛选出AA大鼠和正常大鼠在JB及SF两种生物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揭示实验性关节炎诱导的代谢改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比AA大鼠和GE给药大鼠在JB及SF两种生物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揭示GE对AA大鼠体内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影响。结合Western blot法在分子水平上对GE干预实验性关节炎所涉及的关键代谢物及代谢途径进行验证。结果:1.与正常大鼠比较,AA大鼠继发性足爪肿胀程度及AI水平显著升高,滑膜组织可见明显增生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翳的形成,血清中TNF-α、IL-6及RF分泌水平显著升高,IL-10分泌水平显著降低。GE给药后可有效缓解AA大鼠继发性足爪肿胀程度,降低AI水平,逆转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恢复血清中TNF-α、IL-6、RF及IL-10的分泌水平,提示GE对AA大鼠有明显的抗炎免疫作用。2.MD探针成功植入AA大鼠颈静脉及关节腔中,每只大鼠收集的JB、SF样本及制备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样品经UPLC-Q-TOF/MS进样分析。仪器精密度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峰保留时间RSD<1.70%,峰面积RSD<4.20%。样品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峰保留时间RSD<0.88%,峰面积RSD<5.70%,提示建立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稳定可靠。3.JB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共计筛选及鉴定出AA诱导的22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中负离子模式检测到9个代谢物,正离子模式检测到13个代谢物。22个差异性代谢物主要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途径。GE治疗能不同程度纠偏AA大鼠血液中8个差异性代谢物,分别为PG(18:2(9Z,12Z)/18:0)、DG(18:1(11Z)/22:6(4Z,7Z,10Z,13Z,16Z,19Z)/0:0)、PG(18:1(11Z)/18:1(11Z))、SM(d18:0/14:1(9Z)(OH))、L-精氨酸(L-Arginine)、乙酰谷氨酸(N-Acetyl-L-glutamic acid)、4a-Carbinolamine tetrahydrobiopterin及L-组氨酸(L-Histidine)。4.SF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共计筛选及鉴定出AA诱导的20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中负离子模式检测出9个代谢物,正离子模式检测出11个代谢物。20差异性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及嘌呤代谢等代谢途径。GE能有效调整AA大鼠滑膜液中13个内源性代谢物趋向于正常代谢水平,分别为棕榈酰乙醇胺(Palmitoylethanolamide,PEA)、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Cer(d18:0/22:0)、PE(16:0/20:2(11Z,14Z)、糖原(Glycogen)、N4-Acetylaminobutanal、PC(18:1(11Z)/16:1(9Z))、3’-磷酸腺苷(3’-AMP)、二磷酸腺苷(ADP)、(R)-3-羟基-十八烷酸((R)-3-Hydroxy-Octadecanoic acid)、PE(22:5(7Z,10Z,13Z,16Z,19Z)/16:0)、PG(18:1(9Z)/18:1(11Z))及PA(16:0/18:1(11Z))。结合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发现,GE回调AA大鼠滑膜液中PEA的水平,是因为下调了滑膜组织中N-酰基乙醇胺水解酰胺酸酶(N-acylethanolamine-hydrolyzing acid amidase,NAAA)蛋白水平。结论:基于UPLC-Q-TOF/MS~E技术和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和鉴定出与AA发生相关的42个生物标志物(SF:20个生物标志物;JB:22个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和磷脂类代谢等途径。GE纠偏AA诱导21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并通过干预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将为深入探讨GE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浦东开发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赋予浦东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发出了
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及日常生活中,数学交流一直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因此了解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情况及影响数学交流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梳理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明确了数学交流的提出以及含义。其次,通过对四所高中部分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及统计,分析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情况及
生物碱大多存在于植物中,是一类含氮的有机碱性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近年来在临床上药用日益广泛。建立生物碱的分析方法对理解其药理作用、药效基础及毒性物质基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靶点细胞建立突触联系,起传递信息的作用。神经生长和再生过程中的轴突延伸直接影响轴突的长度,以及能否成功与靶细胞建立突触联系。信号转
认知星地网络(Cognitive Satellite-Terrestrial Networks,CSTNs)是实现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即整合二者各自优势资源(特别是频谱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CSTNs支持interweave、underlay和overlay等多种频谱共享模式,其中underlay模式因可通过有效的功率控制实现主、次级用户间的高效频谱共享而备受关注。本文面向基于underl
黄土洞穴作为黄土高原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其发生与滑坡特征密切相关,洞穴的发育和演化又受到土性、地层结构等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黄土洞穴群诱发的黄土滑坡上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室内外实验,对比分析了洞穴区域和非洞穴区域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特征,黄土微观结构,土-水特征曲线等;最后运用数值模拟分析降雨和黄土洞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北郭村滑坡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研
柔性电子的发展为可穿戴设备、生物医疗技术、可卷曲显示屏和物联网等领域带来广泛应用前景,对柔性电子产品的研究逐渐成为一大热点。纯柔性材料电子器件受到自身物理特性的影响,难以满足电路性能需求。柔性电子系统的出现将柔性衬底与刚性器件相结合,既能满足可延展力学性能,又能满足柔性电子产品电学性能。柔性电子系统采用岛桥结构将片上系统转印在柔性基板,形成的聚合物系统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实现完整的电路功能。随着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在高中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课程标准将“模型构建”归入科学思维素养加以强调,足见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物理模型是现实中复杂的事物、规律
弱胶结岩层广泛存在于我国的西部矿区,该岩层主要是一些成熟度较低的弱胶结砂岩,具有胶结度低、孔隙度大、扰动敏感等特点,对地下开挖工程中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本文以弱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镜扫描、X衍射、单轴压缩实验、声发射实验、CT扫描实验和PF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弱胶结砂岩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分;分析了弱胶结砂岩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声发射演化规律;探究了初始损伤对裂纹扩展直至试
伴随着我国增值税电子发票的成熟应用,电子发票现已普遍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中国税务电子化管理的重要载体,也为现代企业数字化变革注入了新动能。2020年我国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