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走廊(川西段)空间安全防御与藏羌民族碉楼建筑文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l76488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彝走廊是西南重要的民族迁徙、文化交流通道,区域内民族迁徙交流频繁,也是内地与吐蕃交接地区。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冲突和战乱。因此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化遗存,碉楼作为本地区传统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东汉时期开始,藏彝走廊地区就开始碉楼林立,尤其是在藏族、羌族聚居区,碉楼数量多、分布广。时至今日,该地区还保留有各时期的碉楼,根据调查走廊沿线尚存千余座“碉楼”,它们是民族建筑文化珍贵遗存,也是中国独特的“军事类型文化遗产”之一。藏羌碉楼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产生,作为西南地区保存情况最完整、文化最丰富的的遗产,在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普适性和真实性价值得到世界认可。
  以往对于碉楼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个民族、单个地区,缺乏对碉楼综合性研究的观念。尤其是缺乏从区域边地政治的角度解读碉楼的防御与国家大一统的关系。本文在大量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藏彝走廊这一民族走廊为线索,阐释了碉楼从“琼(鸟)”到“邛(笼)”的历史演化过程以及本地区深厚的“石文化”与碉楼文化之间的关系。而作为军事防御建筑,藏羌民族地区的碉楼与当地“传统军事文化”之间联系紧密,当地特殊的政治制度以及频发的战争,都影响了藏羌碉楼的发展与演变。同时碉楼作为防御的最后一个环节,本身的建造技术对于安全防御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其独特的建造工艺,地域性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建构技术的角度对其防御特色进行分析和阐释。
  结合对碉楼建筑遗存的数字测绘,本文从区域、村落、建筑三个层面论述“山川—碉楼、村寨—碉楼以及碉楼单体共同构成的西南边地国土空间安全防御体系的历史价值,并且为建设“碉楼调查数据库”和藏羌碉楼的“申遗”提供坚实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校园环境建设逐渐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人们对于校园空间品质和精神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园户外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品质的提升是实现高校校园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西南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也同样维持着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校区既有的户外空间环境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校园大规模建设时期规划的新校区也暴露出景观设施雷同、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体验,提升校园户外空间的品质与内涵,营造出适应时代发展和具
①总体布局层面:探讨了环境要素影响下传统民居建筑“背山”、平坦、向阳的选址倾向;顺应地形等高线的总体布局模式;适应不同地形和家庭规模的单体形态及其组合模式。
  ④局部做法层面:探讨了大坡度、深出檐、适当反宇的坡屋顶形式;遵循构造层次及砌筑工艺的木、石墙体系;架空、吊脚、筑台及综合式地形适应策略;节地、防雨、空间扩展下的层层出挑做法等。
  结合现代需求,指出传统民居建筑绿色营建经验的现代转译应用应遵循传承性、适时性、多样化、经济性、突破性、适地性六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转译应用策略:
遗产界对于文化遗产背景环境(setting)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威尼斯宪章》(1964),然而直到2005年《西安宣言》发布,背景环境(setting)概念才开始正式有了明确定义,至今也已有15年。但是对于背景环境的具体内涵、如何确定范围及内容、如何进行保护等问题的相关研究仍然很不足。因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对文化遗产的背景环境实施具体的保护操作之前,研究出背景环境要素的内容以及识别其要素的原则、流程、方法,从而为今后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本文利用城市古典园林这一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本体特殊
建筑实践始于个体对真实世界的身体感知和理性认识,并形成观念指导生产实践,无数微观个体的实践运动构成了现实社会,并通过秩序的表现进一步成为个体感知和认识的基础,形成下一个生产循环。因此建筑实践既是个体主观认知的反映,又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塑造,几者紧密关联并相互作用。建筑实践既包含建造活动等非语言表现,也包括文本等语言类的表达,巴特指出所有的能指符号都会回到语言这一环,因此在压缩的、流动的社会时空中,词的秩序成为愈加关键的力量,也成为理解建筑实践及其内涵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
摘 要:在互联网金融信用消费日益增长的同时,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成为各大互联网信贷平台争夺的重要目标人群。但是,大学生对此认知不够全面、自制力差、缺乏理性。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信用消费使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信用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甘肃省林业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进入了高质量、高效益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也积累了一整套符合甘肃实际,有利于指导今后甘肃林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全省林业供给短缺、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建设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因此,要将现存的一些问题解决好,重点应把握和实施好“三大战略”,即社会林业战略、依法治林战略和科技兴林战略。  关键词:林业;发展经验;发展机遇;发展困境;战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数据和信息已成为驱动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新要素。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战略等重要行动,作为身处一线的基层干部,其行动策略受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为了分析政府数字化转型下基层干部行动策略的变化,运用数字素养全球框架(DLGF),从软件和设备操作技能、信息和数据素养、沟通与协作、数字内容创造、
期刊
摘 要:研学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而博物馆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在分析福建省闽越王城博物馆研学旅游资源和研学活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产品个性化不足、研究性学习体现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该博物馆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开发个性化研学产品,开展馆校合作,成立专业团队,培养研学导师,加强对研学过程的质量监管,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博物馆
期刊
摘 要:森林火灾会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森林防火至关重要。森林防火上市公司是森林防火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防火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研究极为重要。以海康威视为例,通过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分析森林防火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并通过税后净营业利润、总投资成本等一系列指标与数据,计算出其历年的经济增加值。通过分析历年经济增加值的量与变化趋势,指出其资本扩张过快、企业利润非良性增
期刊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然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中型城市的核心商圈而言,地下商业建筑的开发,不仅能够扩展城市容量,同时又能让有限的空间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然而,就目前的开发现状而言,部分地下商业空间不仅品质低下,商业活力匮乏,甚至逐渐沦为城市安全和公共卫生的死角区域。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地下商业建筑空间活力的匮乏。如何提升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活力,已经成为中心城区地下商业建筑开发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既有地下商业建筑更新改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