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冲击对异种钢AISI304 SS/SA508Gr.3 LAS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11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锈钢/低合金钢异种钢接头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和经济性,在石化、油气开采及核电管道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异种金属在化学组成、微观组织、物理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异种钢焊接冶金过程较同质钢更复杂。针对异种钢焊接过程中的碳迁移、合金元素被稀释、焊接残余应力等问题以及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常见的磨损、腐蚀等失效行为,本文研制了用于不锈钢/低合金钢焊接的填充焊材,并对异种钢接头进行焊后超声冲击处理,研究焊材成分和超声冲击对接头微观组织和综合性能的影响。研制了三种不同Cr当量(Creq)和Ni当量(Nieq)的不锈钢药芯焊丝,以自制不锈钢药芯焊丝为焊材进行异种钢AISI304 SS/SA-508 Gr.3 LAS手工氩弧焊接,研究焊缝Creq/Nieq变化(分别为1.38、1.68、1.95)对接头微观组织和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异种钢接头的焊缝金属由奥氏体和少量δ铁素体组成,δ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随机分布。当Creq/Nieq由1.38增加到1.68和1.95时,焊缝组织中δ铁素体的含量分别为7.6%、12.5%和1 8.5%,形貌也由粗大的树枝状、骨骼状转变为比较细小、均匀的蠕虫状。随着Creq/Nieq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了 577 MPa、609 MPa和627 MPa,相应的伸长率为43.67%、41.75%和37.12%;高转速、大载荷油润滑条件下的磨损率分别为1.785×10-2 g/h、1.466×10-2 g/h和1.323×10-2 g/h,磨损形式也由疲劳磨损转变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异种钢接头在12%FeCl3+1.5M HC1+1.85M H2SO4混合溶液中的腐蚀失重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以3.5%NaCl+1.85M H2SO4混合溶液(pH=1.0)为腐蚀介质的电化学测试中,焊缝金属发生了钝化,相应的钝化电位Ecr分别为-0.121 V、-0.188 V和-0.160 V,维钝电流log(ip)为-6.669 A、-6.035 A和-5.062 A。综合评价,三种不锈钢药芯焊丝的成分组成可以有效抑制了 SA-508 Gr.3 LAS侧的碳迁移和对焊缝金属的稀释作用,当Creq/Nieq为1.68时,异种钢接头具有理想的焊缝组织、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对超声冲击前及不同参数冲击后异种钢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探讨了超声冲击异种钢接头表面纳米化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后接头表层发生了严重塑性变形,形成了明显的梯度纳米晶结构,并伴随有形变诱发的马氏体(α’-Fe)相生成。当单位面积冲击次数N由40000次/(mm2)增加到57600次/(mm2)和75000次/(mm2)时,焊缝表层塑性变形层的厚度约151μm、220 μm和210 μm,纳米晶层的厚度达到了 16.15 μm、21.62μm和23.37 μm,最小晶粒尺寸达到了 120 nm、80 nm和60 nm以下,α’-Fe相的含量(体积分数)为0.087%、0.136%和0.172%。这表明,超声冲击异种钢接头表面纳米化与其表层的细晶强化和相变强化有关,随着N增加接头表面纳米化程度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超声冲击异种钢接头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冲击前相比接头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接头的性能强化与其表层形成的纳米晶结构、压应力层及α’-Fe等因素有关。当N由40000次/(mm2)增加到57600次/(mm2)和75000次/(mm2)时,接头抗拉强度的增幅达到了 5.33%、8.83%和15.82%,磨损率的下降幅度为38.88%、71.83%和85.13%。焊缝表层的弹性模量(Er)和纳米硬度(Hr)呈梯度结构分布;当距离焊缝表面的深度超过塑性变形层的厚度时,Er和Hr逐步趋于稳定并达到与焊态粗晶基体一致。超声冲击异种钢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接头表层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压应力层,最大压应力和压应力层的深度达到了-77 MPa/147 μm、-236 MPa/246μm和-309 MPa/278μm。相同测试条件下,浸泡192 h后焊缝金属腐蚀速率的下降幅度达到了92.52%、88.78%和82.55%;电化学测试中焊缝金属的钝化略有减弱趋势,Ecr降低至-0.215V、-0.205 V 和-0.238 V,log(ip)下降为-7.160 A、-6.975 A 和-6.857 A,表明随着 N增加,异种钢接头焊缝金属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先提高后降低。综合对比来看,当N为57600次/(mm2)时,超声冲击异种钢接头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综合强化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当前,脆弱模型和边际模型是分析聚类生存数据最常用的模型,其中,脆弱模型通过在传统生存分析模型中引入随机效应项来描述个体间的非独立性,它不但可以提高协变量效应估计的精度,而且可以给出随机效应变异性大小的估计.传统的生存分析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假定协变量效应为常数,然而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某些协变量的效应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协变量的取值不同而变化,甚至依赖于其它协变量或者生存时间.非参数生存分析模型
“变革性研究”是彻底改变人们对现有科学的认知,创造新范式、新领域、引领新前沿的研究。21世纪以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大力加强对变革性研究的探索与支持力度,以继续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也提高了对变革性研究的重视程度,“切实加大对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质疑传统、挑战权威,重视可能重塑重要科学或工程概念、催生新范式或新学科新领域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尽早发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采集手段和技术逐步增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传感器设备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人们获取的数据和信息通常具有高维属性,这些高维数据正在以指数的形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海量模糊数据和不确定性数据体现了高维小样本的特征,高维数据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有效的对高维数据进行表示和分类已成为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高维数据分类及高维文本数据表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瘀斑瘀点、鼻衄、牙衄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丁樱教授认为血瘀是本病的关键所在,正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并依据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特点将本病划分为邪实和正虚两个阶段,治疗则以疏风清热凉血、益气养阴活血为法。由于本病易
马术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康复疗法,临床上肯定了其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疾病、肌肉疾患、语言障碍的特殊儿童的躯体、心理、认知、社会化及行为障碍等方面的治疗作用。但临床上的评价指标主要参考医学量表,当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主观定性分析,仍然缺乏能够实时反馈马术治疗康复效果和渐进性进展的监测手段和客观的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对马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结合科学的手段对患者的运
非饱和土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地区很常见,非饱和土力学在岩土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很复杂,以至于当土变成非饱和状态时,大多数为饱和土建立的本构模型都不再有效。尽管非饱和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非饱和土的水-力学特性不应该忽略微观结构的影响,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本构模型都是基于宏观参数建立的,由于缺乏微观机制的支撑,己经难以满足科研和工程需求。土的
目的:研究芒针疗法在相关文献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芒针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以来有关芒针疗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提取和录入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芒针疗法在临床运用中以内科最多,外科、妇科、皮肤科次之,其中又以中风及其后遗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居多;芒针多以轻捻缓进法进针,进针角度以直刺最多;针刺
目的:探析曹炳章瘟痧相关学术思想。方法:首先明确瘟与痧的概念,继从学术观点、诊查特点、治疗与防护4个方面对曹炳章瘟痧相关学术思想作以探讨。结果:其学术观点包括瘟痧病因病位不同、瘟痧传变有别,瘟痧诊断均以察舌辨脉为要点,在此基础上诊断痧胀更须审痧毒、验赤发、探痧邪。对于瘟痧的治疗重视焠刮、针刺等外治法,强调内服方药宜疏利而不宜补滞的治疗原则,瘟痧的防护注重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结论:本书记载的治疗与防
环氧树脂作为三大热固性树脂之一,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耐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可以作为涂料、胶粘剂和成型材料在电子电气、光学机械、工程技术、轨道交通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但传统环氧树脂存在易燃且离火后不能自熄和耐热性能尚需提高的问题,且这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需要环氧树脂原料逐渐降低对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依赖。针对于此,本论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可再生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所获得的数据正在以指数的规模快速增长。从不同视角下收集到的大量不确定性数据和模糊数据体现出了多模态、高维度的特征,这类数据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面对海量的多视角高维数据,如何高效快速地对多视角高维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近年来相应算法的提出可以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但仍然不能满足工业、农业、生产生活等领域中日益增长的需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