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本征阻燃高性能生物基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树脂作为三大热固性树脂之一,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耐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可以作为涂料、胶粘剂和成型材料在电子电气、光学机械、工程技术、轨道交通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但传统环氧树脂存在易燃且离火后不能自熄和耐热性能尚需提高的问题,且这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需要环氧树脂原料逐渐降低对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依赖。针对于此,本论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合成了四种新型的含氮芳杂环或芳环刚性结构的生物基环氧树脂,通过调整树脂的刚性分子结构和官能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树脂的耐热性能,同时使树脂具有本征阻燃的特性。所制备的生物基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高于相同固化条件下的石油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有的更是超过了航空级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型环氧树脂(TGDDM)。本论文的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环氧树脂中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强度/模量)与阻燃性能难以同时提高的关键问题,也为开发高性能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并提升其对石油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来源广泛的生物基化合物愈创木酚和丁二酸酐为原料,合成具有全生物质碳源的含哒嗪酮结构类双酚化合物(GSPZ),并进一步将其制备成相应的生物基二官能度环氧树脂(GSPZ-EP,环氧值为0.58 mol/100g)。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由于GSPZ-EP中含氮芳杂环结构的存在,使固化后树脂GSPZ-EP/DDM的T-高达187℃,比相同固化条件下的DGEBA(E51,环氧值:0.51 mol/100g)/DDM提高了 14℃。与此同时,前者的储能模量(30℃,3327MPa)、杨氏模量(2798 MPa)以及700℃(N2)时的残炭率(Cy700=42.3%)分别比后者的提高了 70.5%、92.7%和1.4倍。此外,相比于DGEBA/DDM树脂具有易燃的缺点,GSPZ-EP/DDM体系表现出了良好的本征阻燃特性,其能够达到垂直燃烧测试的V-1级别。(2)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基环氧树脂的Tg及阻燃性能,以常用的生物基化合物香草醛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全生物质碳源的含芳基均三嗪环结构三酚化合物(THMT),并进一步将其制备成相应的生物基三官能度环氧树脂(THMT-EP,环氧值为0.47 mol/100g)。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由于THMT-EP中存在高度刚性的芳基均三嗪环和多官能度的结构特征,使固化后树脂THMT-EP/DDS的Tg高达300℃,这比 DGEBA(E44,环氧值:0.44 mol/100g)/DDS 的提高了 120℃。与此同时,前者的储能模量(30℃,3085MPa)、弯曲模量和强度(4137MPa和134.2MPa)以及N2氛围中的Cy700(47.6%)分别比后者的提高了 59.1%、53.9%、14.3%和2.2倍。而且,固化后THMT-EP/DDS的本征阻燃性能达到了垂直燃烧测试的最高等级V-0级。(3)以生物基化合物厚朴酚为原料,通过简单高效的一步反应,成功制得厚朴酚基双官能团四官能度环氧树脂(DGEM,环氧值为0.51 mol/100g)。其结构中存在对称的两个环氧基团和两个烯丙基,其中烯丙基能够在环氧基团固化的同时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有效地提高了 DGEM/DDS体系的交联密度,进而赋予该树脂体系非常高的Tg(279℃)、储能模量(30℃,3678MPa)和弯曲模量(3455MPa),相应值分别比DGEBA(E51,环氧值:0.51 mol/100g)/DDS 的提高了 48℃、47.5%和 41.3%。且柔性烯丙基的存在还能够改善体系的加工性能,使DGEM在25℃时的粘度只有0.155 Pa·s,明显低于DGEBA的8.913 Pa·s,并使DGEM/DDS体系的加工温度窗口高达196℃,呈现出可应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领域的潜能。另外,DGEM中存在的易成炭的联苯结构单元有利于提高树脂的成炭能力,使固化后DGEM/DDS体系的Cy700(N2)高达42.8%,是DGEBA/DDS的2.9倍。而高的残炭率也赋予了该体系优异的本征阻燃性能,使其能够达到垂直燃烧测试的V-0级别,并表现出了凝聚相-气相协同阻燃机制。(4)将上述生物基环氧树脂DGEM中的烯丙基双键进一步环氧化,即可制得厚朴酚基四官能度环氧树脂(MTEP,环氧值为0.95mol/100g),其在室温下为液态,且25℃时的粘度明显低于石油基的四官能度环氧树脂TGDDM(JD919,环氧值:0.90mol/100g),有利于树脂复杂构件的加工成型。与TGDDM相比,MTEP中的四个环氧基团均相距较远,这有利于提高其固化活性并易于形成高度交联的树脂体系,从而使固化后的MTEP/DDS具有比TGDDM/DDS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前者的Tg、氮气氛围下的5%热失重温度(Td5%)和Cy700分别为326℃、377℃和52.1%,比后者的分别提高了 83℃、47℃和1.1倍。此外,易成炭的联苯结构单元的存在也赋予了 MTEP/DDS体系良好的本征阻燃性能,其垂直燃烧测试等级为V-0,呈现出凝聚相阻燃机制。
其他文献
不能直接产生热效应的可见光能量约占太阳辐射能的40%.这部分能量难以被相变材料直接有效利用。因而,开发定形光热转换相变储能材料实现对太阳能可见光的光吸收-光热转换-热能存储三个过程合而为一,是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的重要策略。然而,直接添加的光热转换材料与相变材料复合的方法,由于材料相容性较差,使材料的光热转换存储性能稳定性不足。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采用硅烷偶联剂对二氧化硅(SiO2)进行改性,
多硝基酚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农业、印染、医药等行业,在生产及应用过程中会进入环境生态系统。多硝基酚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生物累积性、抗化学/生物降解性等特点,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因此,探索易行、高效的多硝基酚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对于多硝基酚类化合物的各种处理方法中,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
当前,脆弱模型和边际模型是分析聚类生存数据最常用的模型,其中,脆弱模型通过在传统生存分析模型中引入随机效应项来描述个体间的非独立性,它不但可以提高协变量效应估计的精度,而且可以给出随机效应变异性大小的估计.传统的生存分析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假定协变量效应为常数,然而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某些协变量的效应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协变量的取值不同而变化,甚至依赖于其它协变量或者生存时间.非参数生存分析模型
“变革性研究”是彻底改变人们对现有科学的认知,创造新范式、新领域、引领新前沿的研究。21世纪以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大力加强对变革性研究的探索与支持力度,以继续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也提高了对变革性研究的重视程度,“切实加大对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质疑传统、挑战权威,重视可能重塑重要科学或工程概念、催生新范式或新学科新领域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尽早发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采集手段和技术逐步增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传感器设备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人们获取的数据和信息通常具有高维属性,这些高维数据正在以指数的形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海量模糊数据和不确定性数据体现了高维小样本的特征,高维数据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何有效的对高维数据进行表示和分类已成为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高维数据分类及高维文本数据表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瘀斑瘀点、鼻衄、牙衄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丁樱教授认为血瘀是本病的关键所在,正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并依据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特点将本病划分为邪实和正虚两个阶段,治疗则以疏风清热凉血、益气养阴活血为法。由于本病易
马术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康复疗法,临床上肯定了其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疾病、肌肉疾患、语言障碍的特殊儿童的躯体、心理、认知、社会化及行为障碍等方面的治疗作用。但临床上的评价指标主要参考医学量表,当前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主观定性分析,仍然缺乏能够实时反馈马术治疗康复效果和渐进性进展的监测手段和客观的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对马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结合科学的手段对患者的运
非饱和土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地区很常见,非饱和土力学在岩土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质很复杂,以至于当土变成非饱和状态时,大多数为饱和土建立的本构模型都不再有效。尽管非饱和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非饱和土的水-力学特性不应该忽略微观结构的影响,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本构模型都是基于宏观参数建立的,由于缺乏微观机制的支撑,己经难以满足科研和工程需求。土的
目的:研究芒针疗法在相关文献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芒针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以来有关芒针疗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提取和录入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芒针疗法在临床运用中以内科最多,外科、妇科、皮肤科次之,其中又以中风及其后遗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居多;芒针多以轻捻缓进法进针,进针角度以直刺最多;针刺
目的:探析曹炳章瘟痧相关学术思想。方法:首先明确瘟与痧的概念,继从学术观点、诊查特点、治疗与防护4个方面对曹炳章瘟痧相关学术思想作以探讨。结果:其学术观点包括瘟痧病因病位不同、瘟痧传变有别,瘟痧诊断均以察舌辨脉为要点,在此基础上诊断痧胀更须审痧毒、验赤发、探痧邪。对于瘟痧的治疗重视焠刮、针刺等外治法,强调内服方药宜疏利而不宜补滞的治疗原则,瘟痧的防护注重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结论:本书记载的治疗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