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当前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神经外科医师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了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对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进行解剖学研究及验证,探讨此手术方式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阐述该手术方式的优势以及不足,为该手术方式的临床开展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成人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共9具(男性标本5例,女性标本4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当前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神经外科医师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了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对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进行解剖学研究及验证,探讨此手术方式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阐述该手术方式的优势以及不足,为该手术方式的临床开展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成人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共9具(男性标本5例,女性标本4例,年龄24-68岁)。第一部分,将6具新鲜冰冻标本的胸椎逐个节段沿棘突后正中切开,用专用椎板撑开器撑开,测量撑开距离。测量后计算此手术入路的可视范围内的最大操作距离CD和最大观测范围视角α。去除椎板撑开器后,骨性结构自然回弹,测量回弹后的缝宽。再对标本进行逐节段撑开直至该节段发生骨折,记录骨折位置及撑开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二部分,应用另外3具新鲜冰冻标本模拟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模拟手术操作,观察暴露范围和术区结构,并验证操作可行性。报道我科应用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血管瘤的临床应用病例。结果:第一部分:胸椎的每个节段分别撑开缝宽至8mm、10mm、12mm,各个节段的可操作距离CD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个节段的视角α相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我们将胸椎分为T1-4、T5-8、T9-12即上、中、下三组,T1-4节段撑开缝宽至8mm、10mm、12mm时,可操作距离CD和视角α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5-8、T9-12也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撑开缝宽分别至8mm,10mm或12mm时,T1-4与T5-8操作距离CD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1-4与T9-12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T5-8与T9-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1-4与T5-8视角α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1-4与T9-12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T5-8与T9-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撤除椎板撑开器后,椎板会发生自然回弹,撑开缝宽8mm、10mm、12mm复位后的平均缝宽分别是4.93±0.41mm、5.24±0.38mm、5.97±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标本进行逐个节段撑开直至发生骨折,上段胸椎当撑开缝宽13.92±0.88mm(95%CI=[13.54-14.29])时发生骨折;中段胸椎撑开缝宽14.46±0.93mm(95%CI=[14.06-14.85])时发生骨折;下段胸椎撑开缝宽14.46±1.02mm(95%CI=[14.03-14.89])时发生骨折。上、中、下三组胸椎发生骨折时的撑开距离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骨折发生的位置多位于棘突(47.22%)、椎板(26.39%)、椎弓根(16.67%),少数发生椎体撕裂(9.72%)。第二部分,在模拟手术过程中,撑开缝宽12mm时模拟手术过程顺利,椎管内神经根等组织虽不能垂直显露完全,但通过调整显微镜角度来观察及操作较8mm和10mm缝宽时流畅。一具标本行术前、术中、术后三维CT重建,发现骨质并未因撑开椎板而造成破坏。关于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报道了我科行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治疗椎管内血管瘤的病例,该患者症状得到缓解,预后较好,无畸形异常活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1.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进行椎管内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椎板撑开器撑开缝宽12mm以内模拟手术未发现骨折发生。撑开缝宽小于13.54mm为理论上的安全距离,再进一步撑开胸椎椎板,骨质可能无法承受撑开器张力导致骨折发生。3.此手术方式极大程度上减少脊柱破坏,可明显有助于保持术后脊柱的完整性维持其稳定性,且无植入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占胆石症10%15%,部分患者会伴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故早期取石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指南推荐将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e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的内镜下乳头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分析总结CSDH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其手术疗效及其复发的因素,以期为CSDH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入组标准,最后共321例患者入选,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外伤史、是否使用抗凝药
目的:探讨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为进一步制定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个体化外科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系统性回顾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354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后随访资料。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方案,我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和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
目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率失常之一,它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容易在左心耳处形成心源性血栓,从而发生脑卒中以及全身性的动脉栓塞。而目前为预防心源性血栓的形成,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外科手术隔绝左心耳,主要包括左心耳切除以及左心耳缝闭,但是对于两种术式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应用左心耳CTA(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三维重
竹刻式微。而今垂危! 1980年以来,有关书刊,每数当代名家,则吴兴金西崖,常州徐素白、秉方父子暨白士风数人而已。而今素白仙去,士风老迈,常州三人中,只有一个徐秉方还在孤军奋斗。 中国的竹刻艺术,自然同古老的文明一样有古老的历史。现在发现的最早刻品,是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唐雕人物花鸟纹尺八。它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去的,是我们唐朝的皇帝送给他们的。当然,把这当礼品送到日本去,自己国内总不会不留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新近为人们所认识的不同于以往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新疾病类型。随着骨化沿着长轴和水平方向不断进展,骨化灶体积不断增加,占据前部椎管更多容积,进而将脊髓推向后方,压至后壁上,长期且持续的压迫会导致脊髓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引发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等临床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由于退行性改变,在外力或长期负荷的作用下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最新的指南提到,患者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且影像学与神经定位相符,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的在影
目的术中监测技术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运用主要包括脑血流监测与脑功能监测,前者在影像学上动态反映了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后者在神经功能层面动态反映术中操作对于患者神经系统的影响。在术中脑血流监测手段中,3D-DSA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其评估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监测手段。探讨应用3D-DSA进行术中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时影响动脉瘤夹调整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评估使用术中3D-DSA的最佳适应症。
进入三月,春意更浓了,这一时节以江南风物最为怡人,比方说——竹。在与竹海相伴的江南文艺生活中,品味春笋是一桩美事,竹制雅玩更是文人案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比如本期杂志封面这件精美的留青竹刻笔筒。此作出自国家级非遗项目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先生,山石、云气在其刀下于朦胧中生出无穷变化,苍松老干背后似有阵阵涛声,更蕴育了强劲的生命力,意境辽阔。以"竹翁"自称的徐秉方向来爱以诗文为题,在创作中为竹
第一部分神经内镜下经翼点锁孔入路磨除前床突的解剖学研究目的:1.探索在神经内镜下通过翼点锁孔硬膜内外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ACP)前、后显露床突旁、鞍旁结构、海绵窦外侧等区域。2.阐明ACP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如何磨除ACP更加安全有效及探讨ACP磨除后解剖暴露范围的变化,以期为临床上内镜下磨除ACP及暴露其周围相关结构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干性成人颅底标本10例20侧,测量ACP本身及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