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安娜·狄·普里玛是美国“垮掉一代”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她在生活和作品中,怀疑物质主义,否定消费主义,反叛同质化要求;质疑性别歧视,拨正文化偏见,引领性革命;打破二元逻辑,抨击理性思维,寻求精神解放;表现出明显的反叛性、革命性、颠覆性的立场。这种反建制性更是深深根植于其诗学实践中。诗人打破“精雕细琢”的学院传统,摒弃严格的音步韵律规则,攻击理性主义和精英主义,形成一种自发式、即兴式、开放式的诗学。这种诗学强调调动身体感官,直接体悟事物,即兴自由书写,自发表露真情实感;认为诗歌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互动关系。在诗歌形式层面,这种诗学表现在跨行连续、第一人称叙事、摒弃标准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自由无韵诗行、嬉皮士俚语等创作技巧的应用。通过这种诗学创新实践,诗人巧妙地阐释了垮掉派的非依从精神;反叛父权主义,重构女性主体;融合禅宗非二元思想,颠覆文学传统,探索诗歌新形式。作为东西海岸垮掉派运动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联结者,普里玛通过其自发式诗学实践,坦诚直白地记录了垮掉派的身体和思想经历,深入刻画了垮掉派作为愤怒不满的自我放逐者、“至福乌托邦”的革命追求者、反叛求索的互助伙伴的形象,深刻诠释了垮掉派“非依从精神”的内涵。她/他们以身体为试验场,通过性自由、致幻剂和其它激进行为,质疑战后物质繁荣和僵化保守,反抗标准化要求。而在其疯狂行为的背后,实际是在追求一个“至福乌托邦”的革命愿景。但是,她/他们的浪漫主义祈愿只是一个正在发展和进行中的理念,并未能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垮掉派真正获得的是伙伴间的友情和陪伴。她/他们在纽约和旧金山成立互助社区,逃离社会桎梏,探寻文艺新表达。垮掉派虽然反叛主流价值观,但是他们对女性的态度却极具传统偏见。众多垮掉派男性在生活中忽视女性的存在,在创作中将女性刻画为“纯洁的天使”或“恶毒的魔鬼”的刻板印象。普里玛则关注女性,为女性正名。诗人通过改写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融合个人的现实经历,创造独特的女性神话,反叛男权主义,重塑女性主体:炫酷安静的色情女孩,暴力强大的狼女神,活力四射的母亲艺术家。女性通过离开父亲的处所,追随男友“在路上”,放纵身体,追求性自由。但是,在“垮掉派炫酷的原则”下,女性并未得到男性的平等对待,而只被当作沉默的小妞、妓女、赚钱工具或者奴隶妻子。为反抗等级制度,颠覆男权统治,诗人改写女性神话,唤起女性自信,释放阴性力量。当女性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时,她们勇敢成为自己的主人,大胆追求艺术事业,无惧成为单身母亲。普里玛认为,女性的生活要求就是她的艺术形式。作为一名诗人、母亲、剧场经理人、出版社编辑,普里玛的创作常常被打断。所以,她的诗歌呈现出素描化、模块化、碎片化的即兴书写特色。诗人擅长从生活中采撷灵感,将家庭日常生活融入写作,区别于垮掉派男性作家“反家庭”的写作态度。在“垮掉一代”探索“全新愿景”和“崇高现实”的过程中,她/他们渐渐发现酗酒、致幻剂、性自由等放纵身体的疯狂行为只是愤懑激情的“自我”与“自由乌托邦”的短暂联姻。要想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和个性解放,她/他们必须改变思维方式,摆脱西方二元思想的桎梏。所幸,她/他们在东方佛禅中找到了这种智慧。在禅宗“顿悟自性”、“缘起性空”、“慈悲为怀”的哲思影响下,普里玛开放感官,依托直觉,顿悟本心,获得一种自由的“新意识”;参悟事物永恒变化及空无不定的本质,摒弃二元思维,采纳百家思想;妙万物之因缘,感众生之平等,知它物之悲苦,惜生命之美好,关注人与自然之和谐,倡导友爱互助。禅宗所提倡的“直指人心”、“不二法门”、“道法自然”与普里玛的开放式诗学相得益彰。开放式诗学关注人与自然的互动,认为诗歌创作有如在田间劳动,诗人调动身体感官,谱写诗行,传递能量,表达情感。前人对于普里玛的研究多集中于《狼女》这一部诗集,并多局限于女性主义思想的分析。本论文则精选其早、中、晚期三个创作阶段的代表诗歌为文本对象,将其创作视为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探究其思想发展的连贯性,管窥“垮掉派”的流转变化。本文以反文化运动思潮、女性主义、禅宗思想、自发式、即兴式和开放式诗学等多维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普里玛诗歌的共同性和延续性。本文认为,作为“垮掉派”一员,普里玛坦诚真实地记录了“垮掉一代”的反叛行为,深刻阐释其“非依从精神”。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普里玛又有别于垮掉派男作家大男子主义的立场。她以女性为创作中心,解构父权价值,重构女性主体。时光渐逝,普里玛及其伙伴渐悟早年的激情放纵并未能带来真正持久的心灵解放。于是,她/他们转向东方佛禅寻求一种思考人生、看待万物的全新思维方式,探寻真正的思想自由和精神稳定。在“非二元”禅宗思想启迪下,诗人超脱了青年时期的激进愤懑,逐渐进入一种隽永澄明、无我无尘的禅定自由之境。普里玛的诗歌不仅体现了其反建制、反传统的态度,更表明她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相互联系的理解和关注。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人类需要放弃怀疑和偏见,反对武器和暴力,学会紧密联系,互助共赢。普里玛的诗歌让读者更深刻理解万物互依存的事实,倡导人们践行友爱慈悲,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