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遗址小裂隙模拟与注浆工艺试验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土遗址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这些内容丰富、建筑形式各异的土遗址受到自然环境、建筑物本身特性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发育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裂隙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建筑遗址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隙往往作为外界水分进入遗址土体的自由通道,通过软化效应降低裂隙壁面土体的力学强度;同时也是土遗址坍塌和冲沟等病害发育的主要诱因,破坏遗址土体整体的稳定性。结合土遗址裂隙的已有文献资料和西北地区实际调查成果,按成因和发育规模将夯土遗址裂隙进一步分类,并引出本文研究对象夯土遗址小裂隙。本文借助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夯土裂隙模拟实验平台模拟夯土遗址小裂隙,从注浆的可灌性、加固后裂隙土体的整体性、抗渗性和浆液对裂隙壁土体的软化效应入手,评价注浆管布设间距、埋设深度、处置方式和裂隙表面封护层厚度对夯土遗址小裂隙注浆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前人研究基础上,按土遗址裂隙的成因和发育规模细化分类:根据成因将裂隙分为卸荷裂隙(崖体应力释放引起的卸荷裂隙、侧向坍塌引起的卸荷裂隙和掏蚀引起的卸荷裂隙)、构造裂隙(构造作用产生的裂隙和构造遗迹引起的裂隙)、变形裂隙(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裂隙、圆形洞穴变形裂隙、拱形洞室变形裂隙和矩形洞室变形裂隙)和工艺裂隙(建造工艺裂隙和修复工艺裂隙);根据裂隙发育规模将其分为微裂隙(开口宽0~5mm)、小裂隙(5~50mm)和大裂隙(大于50mm),为本文小裂隙注浆工艺研究提供依据。(2)注浆的可灌性与裂隙壁土体软化效应:注浆管布设间距越小、埋设深度越接近裂隙深度的1/2,注浆压力越小且裂隙壁面土体应变越小,表明浆液可灌性越好、裂隙壁土体的软化效应越小;注浆管的留置方式和裂隙表面封护层厚度对注浆压力影响不大。(3)加固后裂隙壁土体的整体性:注浆管布设间距越小、注浆管埋深越接近l/2、裂隙的表面封护层厚度越厚,加固后裂隙土体粘结力越大,整体性越强;同时注浆完成后抽出注浆管并进行补浆一定程度上可增强裂隙土体的整体性。(4)加固后裂隙壁土体的整体抗渗性:注浆管布设间距越小、埋设深度越靠近封护层、表面封护层厚度越厚,其抗渗性却强;同时,抽出注浆管并补浆可有效提高加固后裂隙壁土体的整体抗渗性。(5)研究表明,提高浆液对裂隙充填的饱满性可提高裂隙壁面土体的粘结力,增强浆液结石体与封护层土体的粘结可有效提高加固后裂隙土体抗渗性,同时,由于封护层土体与浆液结石体固结方式不同,封护层土体微观结构较结石体微观结构更加致密,裂隙表面封护层土体的抗渗性优于浆液结石体。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嗜酸性粒细胞与各种变应原的关系。方法对具有典型鼻炎症状的初诊疑似患者1622例行皮肤点刺试验和鼻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变血原的分布特仟:主要以犀尘螨、粉尘
现代意义上的指标体系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人类正在经历从小数据时代到大数据时代的历史变迁。教育指标体系是测量评估教育体系、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以及教育阶段性发展特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防范培训在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过系统护理风险培训的47名护士纳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016年1~12月仅接受常规护理技能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髙中英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阅读是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求能够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把握语篇中的主要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细节描写;识别书面语篇中常见的衔接关系;根据上下文线索或非文字信息推断词语的意义;把握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等。目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知识,
有效辐射作为地表辐射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的加热对辐射平衡,能量平衡以及周边大气环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00-2014年的Aqua/CERES卫星产品地表长波辐射及其他相
随着当今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逐渐提高,同时化石能源日渐减少,因此世界各国都开始对新能源进行研发和探索。未来的世界注定是海洋的世界,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能源尚未得到充分开
根据瑞典学者魏斯特斯托"客观性"的模式化分析,对"凌华坤事件"进行典型研究,探讨媒介在事件中运用和表现其客观性的方式:新闻客观性受制于管理尺度、报道内容、受众需求等影响而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进一步满足发展需求、培育时代新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教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商平台每天处理的订单数以亿计,订单包装箱的成本日益不可忽视。包装箱的规格尺寸对于订单包装成本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对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