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某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方案评价与调整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目标是在保障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形成农村居民医疗经济风险合理共担机制,最大程度地缓解因病致贫。本文研究对象华东某地(以下简称“A地”),从2003年开始推行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疾病经济负担。但是,2008年对该地区实施的意向调查结果显示:56.4%的人认为当地因病致贫情况仍很严重,农村因病致贫占贫困户的比例大致为29.1%。近几年,当地政府不断提高新农合的筹资水平,调整住院补偿方案。但调整后的方案能多大程度解决风险?“因病致贫”缓解程度如何?能否实现“收支平衡”?若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客观、科学评价A地新农合目标的实现程度。2009年开始,为了应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阻碍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医改要求各地积极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2012年4月,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农卫发(2012)28号);A地所在省也在2010年制定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力争在2-3年内,在全省90%以上的统筹地区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要求。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A地需要在客观、科学评价新农合目标实现程度的基础上,结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要求,对新农合住院补偿方案进行调整。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是A地新农合实施的相关数据资料,包括:2007-2012年参合、筹资等基本统计资料;2010-2012年政策文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基本资料;2010-2011年门诊补偿数据库;2010年到2012年前三季度住院补偿数据库;2011年患者住院明细数据库等。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研究以政策科学理论中的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法为指导,通过比较新农合补偿前后各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价新农合制度的目标实现程度。2、选用规范差距分析法,将A地新农合目标的实际实现程度与新农合“收支平衡、风险共担、消除因病致贫”的理想目标进行比较,明确该地新农合补偿方案的不足之处。3、通过系统查阅新农合制度评价以及按床日付费制度相关的资料,明确本研究新农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和按床日支付标准的测算方法。4、运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辅助测算按床日支付标准。三、研究结果(一)A地新农合运行效果评价1、一般运行情况A地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人均筹资水平由2007年的110元提高到2012年的400元,年均增长29.46%,高于全国人均筹资水平增长率(22.01%)。2011年A地新农合住院受益率为8.52%,住院实际补偿比为46.16%;补偿比例随着医疗机构级别的增高而依次降低。此外,2010-2012年间,A地住院总费用以年均8.38%的速度增长;2011年次均费用低于2010年,但2012年却又大幅上升并超过2010年的水平。2、2011年A地新农合目标实现程度2.1基金基本达到收支平衡A地新农合资金结余率为-1.44%,基本处于相对平衡的范围内。2.2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医经济风险,但未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人群就医经济风险相对危险度(RR)由11.84降至6.66,降幅为43.75%。其中,住院人群的RR下降幅度为46.16%。但是,补偿前RR最大值为207.86,补偿后RR最大值仍达113.40;住院费用超过最大支付能力线的人群RR下降幅度并未高于其他低费用水平人群。这提示A地的补偿方案没有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2.3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但仍不理想A地新农合补偿前农村居民的因病致贫率为0.83%,补偿后为0.35%,下降了58.07%;补偿前因病致贫总缺口为6,083.37万元,补偿后为1,578.99万元,下降了74.04%,可见A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但距离消除因病致贫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二)A地按床日支付标准按床日付费制度实施的关键是支付标准的制定。考虑到医疗费用跟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将患者分为重症病人、手术病人、儿科病人以及普通病人四大类;由于患者住院后不同时期、不同护理级别的医疗费用也有明显差距,所以需要对病程进行分段,将重症病人按护理等级(包括特级、一、二、三级护理)进行分段,将手术病人按照术前、中、后进行分段,而对于儿科病人和普通病人则按天数进行分段;此外,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差异较大,将医疗机构分为乡镇级、区级、市级三个级别,得出A地2011年各级别医疗机构各类型病人各疾病分段的实际日均费用。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合理医疗费用比例、医疗产品价格指数,测算出了2013年A地的日均费用标准。为了尽量减小政策调整带来的震荡,本研究参照A地原先的补偿比例,测算出了2013年A地的按床日支付标准。最后,进一步针对按床日付费制的缺陷,提出了A地新农合管理机构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考核的相关策略建议。(三)A地二次补偿方案考虑到按床日支付仅针对每次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未能关注全年累计自付医疗费用给农村居民造成的经济负担,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为A地研制了二次补偿方案。研究首先测量按床日支付标准补偿后农民就医经济风险分布和因病致贫状况,明确了消除因病致贫风险所需的筹资额,判断出A地用于二次补偿的基金可以达到消除因病致贫的目标;其次,考虑到二次补偿方案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确定其风险保障性质为风险型。为控制不合理的需求增长,二次补偿方案考虑共付制,即包含起付线、封顶线以及补偿比等关键要素。由于消除因病致贫是二次补偿方案的首要目标,理论上超过最大支付能力的医疗费用都应采用最高比例报销,但为了避免收入对医疗消费的直接效应给新农合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采用了多段递减式补偿的模式。(四)A地调整后住院补偿方案的预评价本研究将二次补偿方案与按床日支付方案结合,最终形成A地2013年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方案,并对其新农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了预评价,结果为:新农合基金将结余-0.29%;人群平均就医经济风险RR将下降53.10%,补偿前RR最大值为228.83,补偿后RR最大值将降为63.95,且最大支付能力以上费用水平RR降低幅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费用水平,最高预计达72.05%;因病致贫率将下降87.50%,因病致贫总缺口将减小97.97%,基本消除因病致贫。四、研究创新1、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展示了新农合补偿方案评价和调整的全过程,针对现阶段新农合存在关键难题给予明确的解答,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2、本研究探索了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针对性实现新农合制度目标综合考虑来调整新农合住院补偿方案的理念,以确保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稳定进行的同时实现制度的长远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与miR-21表达量的相关性,以及应用长春西汀后对miR-21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成功的经验与巨人集团多元化战略失败的教训,并结合多元化战略理论依据,提出了有效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基本策略。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研究制
报纸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及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水平与胃癌、结直肠癌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结直肠癌147例次病例。其中胃癌76例次,结
任何一个基地都有其自身的属性,我们能看到小,但看不到大;能看到近,但看不到远;能看到局部,但看不到整体;能看到现在,但看不到未来。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尽力眺望!如何挖掘和
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当前神经科学研究中占据前沿地位,并且渗透到多个学科,与许多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但神经细胞又因其对培养条件要求高、培养难度大而影响着它的普及和
本文在详细阐述《银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出加强《银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practical teach
有文献可考的画像,可以利用文献的线索建立对画像的解释,而无文献可考的画像,又该如何解释?事实上,画像中某些奇特因素的出现,与当时的地域、风俗、流行等因素密切相关,是时代思想风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中共党史
通过对贵州省金沙县马路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实地调研,总结马路乡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