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排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技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排球协会组织的比赛贯穿整个年度,群众自发组织的排球比赛也在日益增多,对排球裁判员的需求也势必随之增加,对裁判员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解决好排球裁判员的培养问题,加强裁判队伍建设,迅速提高各级别裁判员的素质,不仅能满足当前排球竞赛日益增多的需求,更是中国排球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板块。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生裁判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生裁判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生裁判能力的主要因素共有19个(见附件2)。(2)提取的主要公共潜因子有:外部引导因子、临场执法能力因子、心理品质因子、知识经验因子以及职业道德与形象因子。(3)在5个公共潜因子中,外部引导因子对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生裁判能力的权重最大,其所隶属影响因素中,对外部引导因子的权重排序是:A14>A15>A18>A16>A19>A17。临场执法能力因子的权重位居第二位,各因素对临场执法能力因子的权重大小依次是:A6>A10>A4>A8>A9。心理品质因子在5个因子中位居第三位,下属各因素权重排序依次是:A11>A12>A13。权重系数屈居第四位的知识经验因子包含3个影响因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是:A3>A5>A7。职业道德与形象因子权重系数最小,所囊括的影响因素权重排序为:A1>A2。(4)正式比赛裁判实践机会少、裁判实践类型单一是制约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生裁判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教师裁判实践素质较好,但对排球竞赛组织以及学生裁判培养的理论研究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裁判教学时数安排主观性强,不能形成统一共识。大部分学校培养方案缺少对学生裁判能力的明确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对学生裁判能力提高的制约程度不同。(5)在临场执法能力方面,学生的瞬时记忆力基本能满足实际需求,但在观察判断能力及应变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其独立工作能力更是差强人意。心理方面,大部分学生在执裁时注意力较为集中,但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欠佳;抗压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情绪调控能力良好,基本满足实践需要。(6)知识经验方面,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常常是临时抱佛脚,不能形成连续的学习过程;临场实践经验严重缺乏;整体上看来,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执裁时,学生对自身精神状况与执法形象的注重情况较好,但职业道德操守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