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2-3-1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oowew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感染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各国相当重视对该病的研究和防制。本研究根据FMDV China99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阳性质粒AHP1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P1基因。扩增产物P1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和XhoⅠ消化后,得到目的基因VP2-3-1。将目的基因与NcoⅠ和XhoⅠ消化的载体pProEX-HTb连接后转化宿主菌BL21(DE3)。挑选单菌落,用电泳、酶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pProEX-VP2-3-1。重组阳性菌用Isopropyl-D-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2-3-1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能被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识别。经凝胶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25%。进一步的实验证明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裂解、镍柱层析纯化和复性后得到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目的蛋白。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表达产物建立FMD的快速诊断方法提供了材料。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致力于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素质。从填鸭式到启发诱导式,从古板的说教到愉快教育,都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实践使我体会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老师启发下切实去想﹑去做越来越显得重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下简称参与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学位
摘要:自2004年我国实现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程在新课标要求下,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而长期以来,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各位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教师角度探究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2004年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
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又名流行性震颤(Epidemic Tremor),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以侵犯幼禽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的传染病,其具有证病意义的病理形态学
由于初中考高中时不考地理,所以许多学生还有领导都把地理学科看成是副科。刚上高一的学生也就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是副科,学不学都可以,甚至认为教地理的老师也是次等教师,同时许多地理老师也不重视地理课程,上课时照本宣读,没有一点新意,只是简单的把书上的东西从头到尾传达给学生,造成地理课枯燥难学,从而使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这样一来等到高三再想拾起时就难上加难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认为要想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