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热轧在线磨辊装置一般应用于热轧生产线精轧机架内,是对轧机内工作辊进行在线修磨的精密装备,其工作运行的可靠性是保障热轧生产线持续、稳定、高效工作的基础。但是,在线磨辊装置处于高温、电磁干扰、水蒸气覆盖、轧机机架振动干扰、工作空间狭小等恶劣环境中,这些因素造成在线磨辊装置工作状态难以直接观察,极易造成突发故障、工作质量不佳等不良效果,这些不良效果如果没有被及时阻止,会造成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为解决以上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6750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轧在线磨辊装置一般应用于热轧生产线精轧机架内,是对轧机内工作辊进行在线修磨的精密装备,其工作运行的可靠性是保障热轧生产线持续、稳定、高效工作的基础。但是,在线磨辊装置处于高温、电磁干扰、水蒸气覆盖、轧机机架振动干扰、工作空间狭小等恶劣环境中,这些因素造成在线磨辊装置工作状态难以直接观察,极易造成突发故障、工作质量不佳等不良效果,这些不良效果如果没有被及时阻止,会造成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消除在线磨辊装置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提出从实现在线磨辊工作状态信息可感知、可视化与可预测三个角度构建其智能监控系统,本文着力于智能监控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环节(工作状态信息感知与关键部件状态趋势预测及评估)开展相关工作研究。本文依托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技术中心)“热轧在线磨辊技术研究”科研项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本文在分析热轧在线磨辊装置工作原理、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预测的方式与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信号特征提取及状态监测系统开发上所做的工作。重点对故障预测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介绍,总结归纳29种故障预测的工具方法并分别做了评价,结合故障预测技术发展趋势,拟定将多参数、多模型融合方法应用于在线磨辊关键部件剩余寿命预测及状态评估中。(2)多角度分析在线磨辊设备易发故障成因,构建在线磨辊智能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并确定了其数据采集方案,基于总体架构要求对智能监控系统所需硬件进行了选择。(3)为尽可能详尽把握监控系统采集的信号特征,分别提取采集信号的时域、频域以及小波包分解节点能量特征,针对采用单一指标特征降维的局限性,提出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与MIC信息系数加权组合的方式对提取的多特征进行降维处理,最后,通过PRONOSTIA实验台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4)滚动轴承作为热轧在线磨辊设备磨头主轴部位的关键部件,其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影响设备工作状况的好坏。针对目前轴承剩余寿命预测中较多采用单劣化特征单模型的方法,其预测结果有限,提出采用多劣化特征指标、抗噪声能力更强的随机森林模型对轴承剩余寿命进行预测。本章应用第三章多特征提取与降维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对轴承特征进行了筛选,依据轴承振动信号均方根值对轴承劣化状态进行了划分,并将研究对象进一步聚焦为缓变劣化轴承,针对同工况同型号轴承其劣化特征信号的差异,采用相对特征法,使其信号走势规约到相近的范围,利用S-G滤波法对初步筛选的劣化特征进行平滑处理,并对比同型号同工况轴承的初步筛选特征经上述处理后的一致情况,滤除掉了“紧密性”不强的劣化特征,最后,采用PRONOSTIA实验台滚动轴承全生命周期数据在单数据集下对随机森林中关键参数进行寻优,并以此参数为基础在多数据集下进一步对比了 SVR、Lasso和CART树回归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在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上有更好准确度。(5)在线磨辊磨头刀具的异常磨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对其有效的磨损状态评估是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针对单模型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算法框架多模型双层融合方法,此模型将GBDT、SVM和KNN作为第一层学习器,将BP神经网络作为第二层学习器,最终组合预测给出最终评估结果。基于公开的刀具磨损数据集,采用门限滤波法和截断法对数据采集信号进行清洗,应用第三章提出的方法进行特征提取与降维工作,采用10次10折交叉验证法对数据进行划分,针对多模型融合方法模型参数众多,特将模型待优化参数离散化并采用网格搜索法进行寻优处理,最终,将本文融合模型与常用8种单模型算法和5种融合模型算法进行对比,综合表明本文融合模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
其他文献
钛合金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金属,它的热强度高、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因而作为金属结构部件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产业,或作为管件材料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油气等燃料的输送管路。在输送燃料的过程中,油气管路对于流量的要求较为严格,因而管件内壁需要有较高的光洁性。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多适用于平面和开放式曲面,而磁流变抛光作为一种柔性抛光方法,在磁场下,磁流变液可以固化形成一层“柔性抛光
微纳米金属Co、Ni颗粒具有不同寻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药物载体、催化、信息存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日益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近年来,虽然微纳米Co、Ni颗粒的制备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针对纳米颗粒尺寸、形貌和组分的控制合成仍存在挑战。因此,微纳米Co、Ni颗粒绿色、可控、高效制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别采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以绿色环保的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作为晶体生
目前,薄壁件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加工方式存在着材料利用率较低,加工后形状误差较大等问题。基于激光熔覆的薄壁件制造技术,即激光直接制造技术,是目前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属于增材制造的一种实现方式。由于加工过程是经过电脑CAD设计后导入工作机器人直接进行熔覆加工工作,使得熔覆件的整体加工过程更加可控,保证工件的较高精度,同时在制造的过程中,原材料的损耗较少。本文围绕利用铁基粉末进行激光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的一些设备和产品须经过循环冷却水的降温,才能够保证生产线的正常工作。然而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因为系统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不恰当,运行状态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等原因,造成系统的能耗偏大。本文以降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能耗值为目标,围绕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管网排布、整体设计、运行状态等展开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针对组成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各个基本组件进行数学建模,其中包括冷却
铝合金具有强度高、可加工性能良好、耐腐蚀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生产、建筑材料等制造业,是除钢铁外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二大合金。部分铝合金作为可加工型材,其铸锭的质量直接影响合金的加工性能。但铝合金的铸锭组织具有大晶粒,组织不均匀,枝晶网粗大等缺点,其产生的遗传效应将对最终的成品组织和性能产生直接影响。据此,课题以6005A、7N01和7A99三种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度记录仪记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造成温室效应,因此,选择一种优质的吸附剂进行碳捕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目前煤炭仍然是能源消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炭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粉煤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会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利用粉煤灰为原料制备CO2吸附剂,在解决了粉煤灰堆积问题的同时改善了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它是由微米级的磁性颗粒分布于非磁性液体中形成的悬浮液。基于磁流变液独特的磁流变效应研制的磁流变阻尼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运载车辆、航空航天器、桥梁设计等工程领域。由于磁流变液中含有大量磁性颗粒,随着活塞杆的往复运动不可避免的会将磁性颗粒带入密封区域,造成密封元件的磨损失效。密封失效泄漏一直是困扰磁流变阻尼器生产和使用的一个棘手问题。在磁流变阻尼器的应用中,常选用丁腈橡胶
由于铜及其合金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的明显特点,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以及铁路接触线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实践表明,铜靶材的细晶化可明显提高溅射沉积厚度的均匀性,但是,目前有关纯铜溅射靶材成形过程的晶粒尺寸工艺控制的研究不多。高导铜合金的高强化以及导电率调控一般采用冷变形结合热处理来实现,细晶化是其工艺控制的本质,而通过热变形工艺来实现细晶化调控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开展纯铜及其合金的热变形工艺对微观组织
渣浴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可直接使用非焦煤粉和铁矿粉冶炼铁水,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投资少,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是当代钢铁工业的前沿炼铁技术。气体射流行为及其与熔渣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渣浴熔融还原过程中诸如熔池流动与混合、冲击坑形态、渣-气界面形态、熔渣喷溅等现象的根源之所在,同时又与整个冶炼过程的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渣浴熔融还原过程气体射流行为及其与熔渣的相互作用规律对
磨削加工是通过磨料及磨具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其中的去除作用主要源于磨削接触区大量形状、尺寸及位置随机分布的磨粒与工件表面材料的复合热力耦合加工作用。磨削淬硬就是充分利用磨削加工的热力耦合作用,将冶金物理过程与磨削加工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磨粒加工技术,能够使加工工件表层相变产生强化组织层。接触区有效磨粒作为磨削热力耦合过程的输入端,其形位特征(形状、尺寸以及位置)的差异性将会直接影响磨削力及磨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