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师生职业自我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tt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阵地,高师数学系肩负着为中小学输送合格数学教师的神圣职责,数学高师生是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后备力量,为了降低数学教师职前与在职培训的难度,改革高师院校数学系教师培养的方式,发挥数学专业高师生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数学高师生自我培养的实践,并提出培养策略,以解决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滞后,校内教学实习常流于形式等难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比较法、叙事法、调查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从2001年开始,以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数学系010223班为主要实践样本,通过讲课训练等方式,在自评、他评、评他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训练数学教学基本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教学,为成长为合格的数学教师作准备.本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学高师生职业自我培养的实践,经历了现状调查、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取得成效,条件改变、调整计划,寻找依据、实践延伸等阶段,并对实践做出反思与调整.第二部分为数学高师生职业自我培养的策略.在总结实践与调查的基础之上,提出数学高师生职业自我培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培养策略以及自我培养的模式与方法.本文的主要结果有:数学高师生的职业自我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高师生之间的相互评课指导对数学高师生的职业成长有益,使高师生在培养方式中的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辅导员老师对高师生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一个团结向上、具有教学职业意识的集体十分重要等优点.同时也存在如:缺乏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课程改革理念不足等高师生自我培养的先天不足.随着实践研究的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反馈,从而给出数学专业高师生职业成长中的自我培养建议:注重循序渐进;加强高师数学教师的指导;建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共同体”等,并以学制的不同按时间提出“专科0.5+2+0.5模式”与“本科1+2.5+0.5模式”两种数学专业高师生的职业培养模式,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数学专业高师生的成长,从一个新的维度去探寻高师生向教师成长的思路与方法,同时给高师生和高师院校提供一种参考路线.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即从重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到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上来,其中高校师资保障机制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扩大高校自主权,建立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基本手段,以高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为特征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办学经费的多元化和学生上学缴费制度的建立,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率问题也备受关注。地方公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
学科基准(Subject Benchmark)是英国高等教育保证委员会(The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缩写为:QAA)会发布的一项学术基本规范,是英国高等教育各学科的最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格局逐渐形成。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不足、增加了校际间的活力,使得高校更具
王世静(1897-1983),福州人,基督教女教育家。1913年进入华南女子大学学习。1919年赴美国晨边学院学习,后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23年获化学硕士学位,先受聘于厦门大学,1924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可以使中职生全面了解职业的基本知识,正确地认识其特点,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来更好
<正>薛赜是唐代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两《唐书》之《方伎传》均有传,但对其事迹记载都极为简略。1974年4月,在陕西省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西南约500米处的薛赜墓中,出土了《大
本文将高校德育追求审美意蕴理解为:从审美维度来谈高校德育,给高校德育以美的精神观照,为德育注入美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德育中无形地形成一种力量,并因与社会的
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子系统在改革的过程中剧烈动荡;竞争的压力、文化的失范、价值观冲突、角色的困惑、道德的冲突等都使得社会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