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学习材料结合“1+1”课堂优化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uraitru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变“灌输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各地学校相继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而使用学习材料进行教学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本文对应用学习材料的改革进行研究,来探索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应用学习材料进行教学需要采用“1+1”的课堂配合,即一节新授课+一节练习课,即将一部分公共自习课分配给各科目。应用学习材料的每一节课都需要对本节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整理成纸质文档下发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总结知识点。第二节课下发的则是老师根据本节课专门编写的练习题或任务。通过对课堂环节和题目的设计,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修改过的教学设计以及题目就构成了学习材料。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教材的发展过程,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现行教材的不足,查阅文献了解学习材料使用的现状,通过访谈法调查传统教学课堂以及课下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理论;第三部分结合理论基础,参照教材、习题编写的原则,提出学习材料的编写格式以及在课堂上使用的方法;第四部分,笔者通过对人教版选修3-3《气体》这一章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利用学习材料进行“1+1”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案例研究;第五部分,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对两个班学生在授课前后的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及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进行纵向分析,了解学生参与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前后的感受;第六部分,分析利用学习材料结合“1+1”课堂教学实践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从而提出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措施。这种通过进行教学设计,运用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到应用学习材料进行“1+1”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的优势,从而达到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目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期望对参与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理论上的学习材料编写、使用与实际的课堂相结合,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出了具体的在课堂中将学习材料与国家教材结合使用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应用学习材料结合“1+1”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原因有:(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材料中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使知识自然生成;(2)根据发现学习理论,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时通过他人进行自己的重新发现,从而构建知识;(3)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时设置合理问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结合本次研究,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3条建议:(1)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2)教师要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分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他文献
初三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开始。在一年的时间里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繁多且零散,如何让学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有效地掌握化学核心知识,还能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铺垫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物质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微粒观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探究世界本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宏观变化由微观结构来决定,微粒变化又以宏观的形式来体现。其中“分子和原子”的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教育理念全面革新。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教师需要深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改善自己原本的教学方式,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然而,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让课堂体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设计是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其目的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程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依据教材、课标,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学生能力和水平,做出适应学生、适宜课堂的教学设计。目前的问题是学科核心素养与常规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高中化学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之上,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通过近几年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意义重大:它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
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在新版的教材当中,化学学科对于知识点的布局结构以及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教师,在积极拥抱变革的同时,必须在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前对教材有充分的研究与认识。同时随着产业升级的脚步不断深入,科技强国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创新型
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包括化学教育)应自觉承担国家文化复兴实现、文化自信培育、文化安全维护的文化使命。试题评价作为其重要一环,秉承这种文化使命,发挥其文化载体与工具功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此处交汇:推进我国化学试题评价研究从当前过于注重认知心理与化学教学向度转变到文化向度上来,建构化学试题文化评价内涵、外延、框架;不断丰富我国化学试题评价研究学术话语体系,为建构我国自身化学试题文化
物理学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优质的信息化物理教学资源层出不穷。2020年初在线课堂成为中小学贯彻教育厅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政策的唯一方式,在线课堂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延迟开学的教学问题。通过研究国内三所中学部分师生物理在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在线课堂教学对策,可进一步践行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多样化教学,鼓励信息融合教学”的理念,同时也可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前沿视野、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课程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学生虽然不能到校学习但是各学校依旧可以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通过钉钉、腾讯课堂等形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直播教学,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而同时近年来网络短视频也迅速发展,几分钟的视频可以迅速抓住人们的注意力灌输信息。而微课可以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并且时长短,内容
物理实验一直以来在物理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很多物理学的理论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逐步发展、完善而来的,实验就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017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了解各地区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实施现状,并找出在物理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电学实验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物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趋向于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然而在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依然重于学生实践,这已经无法满足课标及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课程标准和2007年以来的高考全国卷物理电学实验试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课标中对学生和老师的具体要求,高考电学实验的命题特点及考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