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颗粒破碎过程的离散元模拟算法及破碎机理的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p3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脆性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与轨道工程等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变形、断裂与破碎过程的理解尚存在不足。对脆性材料破碎的实验研究虽然是以往研究中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但存在实验成本较高、关键数据的准确测量的难度较大等问题。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验研究的成本,并且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模拟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且模拟过程的可视化程度较实验研究较好。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离散元建模方法模拟常见脆性材料—砂石颗粒在挤压载荷下的破碎过程。本文中所有的离散元建模工作基于开源离散元建模平台YADE实现,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提出在简单立方体堆积(SCP)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填充半径逐渐减小的子颗粒群生成两种改进的立方体堆积模型BCP与TCP,基于Python语言与YADE平台开发并实现本文提出的填充算法。分别研究二维静态载荷与三维动态载荷作用下三种堆积模型(SCP、BCP、TCP)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BCP较SCP而言,抵抗静态与动态载荷的能力显著提高,但BCP较TCP而言,在静态、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并未见较大的差异。此外,提出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研究三种堆积模型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三种堆积模型均表现出随着模型中子颗粒的半径按照斐波那契数列规律逐渐减小时,单轴拉伸载荷下发生断裂时的峰值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收敛至稳定值的趋势。2.提出随机移除规则堆积模型中一定数量的子颗粒模拟真实砂石颗粒中存在的缺陷。使用三维离散元建模方法模拟挤压载荷作用下三种使用不同堆积模型(BCP、HCP、RDP)生成的规则形状的砂石颗粒的破碎过程;使用二维离散元建模方法研究规则形状砂石颗粒破碎过程的裂纹生成、扩展与断裂。三维与二维的研究均能模拟出砂石颗粒破碎过程的裂纹的生成与扩展、断裂与完全破碎阶段,模拟结果与以往学者和本文进行的实验研究吻合程度均较高。3.通过扫描技术获取真实砂石颗粒表面轮廓,研究砂石颗粒在挤压载荷施加前是否已经与压盘有稳定接触关系对其破碎的影响。研究表明砂石颗粒在加载前与压盘的接触不稳定时,一般造成在低加载速度(<50 mm/s)挤压时砂石颗粒与上、下压盘接触区域发生小范围的破碎,在高加载速度(50 mm/s–100 mm/s)加载时,仅仅发生与上压盘接触区域附近的破碎。但当加载前,砂石颗粒与压盘有三个以上不共线的接触点时,砂石颗粒一般发生较大范围的破碎而断裂成几个碎片,且此时砂石颗粒破碎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受加载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小。
其他文献
在露天与地下复合开采的矿山中,伴随着采矿的进行,会引起一系列的采动损害问题,包括露天矿边坡失稳和矿区地表沉陷等。两种采动影响在边坡岩体内的相互叠加机制和相互扰动机
地震次生火灾是最易发生、破坏性最大的地震次生灾害。针对地震次生火灾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是防御和减轻地震次生火灾巨大破坏的必要途径。本文以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以
铁矿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矿产资源,能否经济高效利用,关系到我国产业安全以及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经过长年不断地采选,好选易选的铁矿石逐渐被消耗殆尽,铁矿石性质
学位
层状岩质边坡的变形失稳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中研究的重点,目前在理论和工程分析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相似工程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如不确定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以钻沟石灰
基于沿空掘巷这一高产高效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深井采场表现出的新的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和动力灾害现象,提出了深井采场沿空掘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首先,计算了新汶矿区的
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以及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机械凸轮机构存在制造困难、磨损大、精度低且缺乏柔性等问题,利用控制系统实现传统机械凸轮机构运动功能的电子凸轮将会得到重视与发展。本文研究的电子凸轮是基于自行研制的电磁直线执行器,通过对给定理想轨迹进行跟踪,从而实现从动件所需的运动规律,以取代传统的机械凸轮。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凸轮往复直线运动规律曲线的设计与研究
论文结合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的1122(3)大采高孤岛工作面,对大采高孤岛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显现进行研究。对比一般非孤岛采场开采时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孤岛开采条件
航天高速工况对精密滚珠丝杠副的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体积重量、接触特性、静动态响应等方面。传统的针对普通民用滚珠丝杠副的设计理论和实验平台已经无法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