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芦山县围塔漏斗景观特色与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shz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旅游地以其奇特的山形、神秘的洞穴、清秀的水域与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其它人文景观结合,已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众多的岩溶旅游地,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旅游形象塑造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树立鲜明而又独特的旅游形象已经成为旅游地占领旅游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地处四川雅安芦山县的围塔漏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唯一有人类居住的岩溶漏斗,并且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而作为尚未开发的旅游地,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只有在深入研究其景观特色,塑造出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才能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了旅游学、旅游地理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若干理论与方法,紧密联系围塔地区的实际情况,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建立模型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具体地说,本文包括以下3个部分:第一,岩溶漏斗景观特色分析。从岩溶地貌景观成因及分类出发,深入分析了岩溶漏斗旅游资源构成,并对国内外岩溶漏斗旅游地进行对比分析,为论文研究做好铺垫。第二,建立岩溶旅游地形象塑造技术程序。在前人对旅游形象塑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建立岩溶旅游地形象塑造技术程序。在对研究地岩溶地貌景观特色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对研究地进行文脉地脉辨析、形象替代分析和形象感知调查,提出研究地形象定位理念和宣传口号,进一步通过视觉形象塑造、行为形象塑造和旅游形象传播,建立旅游地完整旅游形象。第三,芦山围塔岩溶漏斗旅游形象塑造研究。在对围塔漏斗旅游资源分类基础上,对其景观特色从典型性与稀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四方面作出评价。提炼出围塔漏斗五大文脉、地脉特征即:地质奇观、丝茶驿站、民俗民风、田园风光和宜人气候。将岩溶旅游地形象塑造技术程序应用于围塔岩溶漏斗旅游地,提出围塔旅游形象定位:“世界最大人居漏斗,亚洲最长砾岩溶洞”。并设计了配套宣传口号和视觉形象标徽作为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食管支架的材料学特征及其在中晚期食管癌合并食管恶性狭窄、食管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
目的通过观察小儿肝母细胞瘤(pedo-hepatoblastom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其受体Flt4(又称VEGF-R3)蛋白的表达,初步
随着网络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如即时通讯软件,电讯或网络服务等)呈现网络外部性特征,即,随着使用产品或兼容产品用户数量的增多,每个
R.M.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提出的学习存在不同类型、学习分不同层级、欲优化不同类型学习需加以合适学习条件这三个基本假设,给教育心理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该学习理论源
推进高等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在于,高校领导干部需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的有效治理。为此,应坚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良性互动,实现高等教育治理
20世纪早期以来,国内外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与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的陆续面世,推动中华民族起源神话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汉民族起源神话的文明起源价值研究、少数民族起源神
板桥镇位于湖北省西部之鄂、渝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09°15′15″~109°22′30″,北纬30°30′35″~30°38′10″。研究区地质岩性为三叠纪嘉陵江组和大冶组灰岩,而且分布广泛
本文将我国现行生态纺织品相关标准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和HJ/T 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与2014版Oeko-Tex?100标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