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媒体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l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各种危机此起彼伏,天灾和人祸交替降临,危机发生的频率和密度都进入高发期,使得公共管理学科和政府的危机管理实践也面临着学术和执政能力的考验。其中,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关注和危机管理中媒体角色和作用的研究更是迫在眉睫。  对中国的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采用理论研究和事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从中国危机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引出关于中国危机治理中政府功能和行为模式的思考。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的经验,阐释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应当如何发挥危机治理中的政府公关功能,以及如何通过媒介危机传播来改进和强化危机治理的总体效果,从而最终构建中国的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的目标模式。  对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是本研究的理论起点,治理理论和协同学理论的发展为危机管理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这些理论为后续的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主要类型、作用模式、思维基础及其逻辑架构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国危机管理的发展从实践上走出了从政府单一主体的危机管理到多元主体危机协同治理的道路,而其中政府和媒体更是实现协同治理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要力量。然而,中国已经发生的危机及其处理过程,显示出当前中国的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尚存在一些矛盾冲突,需要总结经验并借鉴国外的做法来加以化解。  发达国家在政府-媒体协同治理危机问题上的实际做法和经验可以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英国的政府和媒体,在危机处理时刻的和谐“合唱”或者“正面伴奏”,都表明了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这无疑对在中国如何处理政府与媒体关系,排除当前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媒体危机的协同治理首先离不开政府危机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政府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处于重要的主导地位,政府的管理结构和协调机制也对能否实现协同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在危机治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其日益成为实现危机协同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具体而言,媒体主要通过政治传播进行治理参与、通过拟态执政取得治理地位、通过政府支持扩大传播影响和通过噪音整治等途径和方式实现其参与核心目标。  在前期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的目标在于试图构建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的模式,重点论述政府-媒体危机协同传导的自组织、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的源动力以及政府-媒体危机协同治理的制度建构和协同机制,以期为当前或将来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有效建议和可行思路。
其他文献
中交隧道局承建的哈牡客运专线六标的红旗沟隧道处于严寒地区,隧道洞口1000m范围Ⅲ~Ⅴ级围岩暗挖段拱墙采用径向注浆填充围岩裂隙、封堵地下水,达到不渗水状态,以防止冻害发生。
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组织部门也寄予新的更高期盼。组织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
本文对中国在动荡国家中的利益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走出去不断的加深,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民经济与国际社会的经济依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多种冲突管理和冲突解决的努力。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冲突管理”(conflict management)和“冲突解决”(conflictresolution)是热点领域。在众多
在西方大多数国家侦查人员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我国,侦查人员几乎都不出庭作证证,这明显是与世界的法治不相适应。伴随法治国家的逐步建立,要求侦查人员以证
Alnus trabeculosa, a rhizobia-nodulating tre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hongxi tidal wetland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of China to increase the biodiversity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教育、娱乐、医疗等多领域的需求不断上升,市场上涌现出的大量和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相关的产品,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自
期刊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理想和最高目标,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实践的具体过程。社会主义,作为向共产主义社会直接过渡的历史
回顾知识产权法发展历程,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推动作者权利扩张的同时,也促使社会公众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增大。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出现,使作品能够被简便、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